第五百一十九章 文武與法(四)

這郭逵在西北的名望,可真是不一般,要知道他可是接連受到範仲淹、韓琦兩代大宰相的提拔。

這是要拉他下水的節奏嗎?

因為如這種案件,可就怕這種事啊!

而面對大家的目光,郭逵只是微笑以對,畢竟人家是見過大場面的,官場裏面的血雨腥風,可也見識過不少。

“陸知府請放心,郭相公也是今日的證人之一,待會我自會詢問他相關事宜。”

張斐笑著點點頭,又低頭翻閱起文案來。

而此時坐在這裏的賓客,多數還都是第一次見到皇庭審案,見張斐恁地磨蹭,問兩個問題,就翻看一下文案,不禁也是直搖頭。

這就是所謂的憑能力上位。

你到底有沒有準備?

在這臨時抱佛腳。

如包拯、範仲淹他們審案,都是之前就將所有證據,背的滾瓜爛熟,如此才能夠應對庭上的意外事件。

不能在爭辯的時候,跑去翻書,這在文人看來,是非常尷尬的。

在認真審閱一番文案後,張斐擡起頭來,看向陸詵道:“在治平四年初,西夏部落酋長令淩希望歸附我朝,而當時主管此事的,好像也是陸知府。”

陸詵微微一愣,旋即點點頭。

不少文官內心揪起。

他們中不少人也知道此事,但這與綏州一戰,其實是沒有任何關系的,張斐突然提到這件事,顯然是要抓陸詵的軟肋。

果然!

這小子是偏向種諤的。

反之,種諤那邊的武將,則是暗自竊喜。

張斐問道:“不知當時陸知府是如何抉擇的?”

陸詵道:“起初我是拒絕的。”

張斐問道:“為何?”

陸詵道:“因為我擔心會引發兩國交戰。”

我要是個珥筆,他若這麽回答,那他就完了,唉……可惜我是一個庭長。張斐安耐住內心的騷動,點點頭,“之後呢?”

陸詵道:“之後種子正勸說我接納其歸降,而我也答應了。記得沒過多久,西夏方面就來要人,也是種子正給我出得主意,讓西夏方面用景詢來交換,對方沒有答應,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在此案中,他從不否認種諤的軍事才能和遠見,但他也認為種諤為人傲慢自大,不聽軍令。

張斐問道:“這景詢是何人?”

陸詵道:“景詢本是延州將領,後來因犯事,而逃亡西夏,對於我們延州地勢非常清楚。”

張斐點點頭,“在面對敵將歸降時,陸知府似乎表現的都是異常謹慎,陸知府可否解釋一下,自己對外事的主張嗎?”

陸詵道:“我對外一直主張和談,而非是戰爭。因為事實已經證明,在和平時期,我大宋將會獲得長遠的優勢,此乃我國之長處,也正是因為如此,對方總是希望挑起禍事,打斷我國的繁榮,同時穩定對方國內的不安局勢。而我大宋每次發動戰爭,無論勝敗,百姓必將是生靈塗炭,哀鴻遍野。”

說到這裏,他稍稍停頓了下,看向張斐道:“張庭長可有見識過戰後的景象?”

張斐愣了下,搖搖頭道:“沒有。”

陸詵道:“換子而食,食草啃樹,方圓百裏是寸草不生,不是天災,而是饑餓所至,你就會知道為何我希望極力避免對外的戰爭。”

不少官員是神色動容,頻頻點頭。

在西北的官員,都知道陸詵所言非虛。

但也有一部分官員,是嗤之以鼻,嘴裏嘀嘀咕咕絮叨著,仿佛想要上去與陸詵爭辯。

張斐點點頭道:“雖然我沒有見識過陸知府口中的生靈塗炭,我也希望有生之年都不要見到。而且我看過陸知府在邕州的政績,在面對當地部族的騷擾,陸知府是選擇整治當地吏治,加強軍備,以武功威懾,不戰而屈人之兵,最終也迫使南交遣使入貢,使得兩地百姓得以安寧。”

陸詵不禁愣了愣,似乎有些不太習慣,在他心裏,張斐就是敵對方,但這一番話,顯然是有利於他的。

這是捧殺戰術嗎?

兩邊賓客也是一臉懵逼。

你到底是向著那邊的。

陸詵在邕州的政績確實是可以證明,他在延州的主張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他的主張是一貫的,他在延州也是整頓吏治,建築要塞,加強軍備,迫使對方不敢來進攻,他只是不主張發動戰爭。

他就是一個標準的鴿派,鴿派可不是投降派,鴿派只是認為,戰爭是無法達到政治目的,結果就只是兩敗俱傷,反而平和對己方是有利的。

其實一個成熟的政治制度,必然是要有鴿派和鷹派,因為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如果只有鷹派的話,結果就是必須打,不管這國家內部已經出現什麽問題,即便這場戰爭不能帶來一絲好處,都要打到底,而統治階層也會被架在上面,下不了台,打著打著,這國家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