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塵埃落定

其實在很早之前,張斐就已經拿定注意,一定要將這晏幾道從朝廷那邊挖過來。

因為正版書鋪對於他而言,那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他手中其實就兩門買賣,一個正版書鋪和一個律師事務所,一個是涉及到輿論,而另一個涉及到司法,這些都是具有影響力的,也可以改變許多事情,甚至於推動國家進步。

而如足球聯賽,活字制作作坊,這些可以賺大錢的買賣,他卻全都打包交給慈善基金會。

就是因為這些行當就只是純粹地賺錢,功能性不強,不能在仕途上給他提供太多的幫助,關鍵他也沒有那麽多精力去管理那麽多買賣。

而那律師事務所是他的本職,管理起來比較輕松,但是報刊、書籍可都不是他所擅長的,恰恰還是他的短板,他也需要找一個人幫他管理這些買賣,晏幾道是最為合適的。

而要想將晏幾道挖過來,首先得體現出他的價值。

這一本價值百文錢書籍,是足以說明許多問題的。

原本這書早就該出了,但是被那免役稅搞得是一拖再拖,可是正版書鋪一直都在印刷,因為光準備,就達到一年之久,不但有刻板,還是活字印刷版,這產能是非常充足的。

此時正版書鋪足足印刷了一萬多本。

而且張斐也並沒有選擇什麽饑渴營銷的策略,就是非常普通的平售。

然而,僅僅在七日之內,就全部銷售一空。

其中利潤雖然不是那麽誇張,遠沒有炒賣鹽鈔那麽賺錢,但是影響力卻是非常誇張的。

這日上午,司馬光、文彥博、呂公著三人慢悠悠地往皇城走去,沿途只見街邊的茶肆、酒館門前,幾乎都是三三兩兩年輕書生圍聚在一起,一塊品讀那本封面比較非常紮眼的晏殊詩詞集,更有人激動地朗誦起來。

這絕對是現象級的,沒有哪本書能夠在坊間獲得如此高的關注度,要說王安石他們的文章,最多也就是受到士林的追捧,但絕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乍一看,仿佛這詩詞集都成為一本全民級的書籍。

呂公著不禁好奇道:“這晏公的詩詞,一直都有人在販賣,被大眾所熟知,為何還會得到如此追捧?不僅僅是坊間的百姓,就連朝中許多官員都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文彥博笑道:“不瞞你說,我也都很期待下一本啊!”

“啊?”

呂公著驚訝道:“是嗎?”

其實這本書的文筆風格,只能說細膩,但談不上有多麽出彩,以他們的水平,不應該會這樣啊。

文彥博點點頭道:“其實在這本書中,晏公的詩詞只是一個引子,而真正令人感到趣味的乃是晏公的故事。”

司馬光也道:“其中有一明一暗兩條線,明線則是描述每首詞背後的小故事,而暗線則是描述當時的局勢和晏公的心理變化。”

文彥博點點頭道:“對於百姓而言,可能那一篇篇小故事更吸引人,但是對於我們而言,君實口中的暗線,才是整本書最令人期待的,但是目前這本還只是描述了晏公入仕前後的故事,而晏公中年以後的故事,才是最為精彩的。”

晏幾道畢竟是這方面頂級天才,他雖然是第一次寫這種體裁,但他卻能巧妙地借詩詞背後的故事,來描述當時社會的背景。

年輕人可能無法察覺,張斐就沒有看出來,但是文彥博他們這些老人,讀這本書的時候,腦子裏面全是回憶,而且他們知道每一處暗示,意義又是什麽。

呂公著回想了一會兒,點點頭道:“原來如此。”

因為大家都知道,晏殊年輕時也如王安石一樣,意氣風發,妄圖幹出一番事業來,但是中年以後,就開始和稀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個轉變甚至導致晏殊和富弼這對曾經心心相惜的翁婿也變得是貌合神離。

晏殊內心的這個巨大轉變,不僅僅是文彥博對這一點感興趣,就連王安石也對此非常感興趣。

因為這在北宋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

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臨近皇城的小酒館,呂惠卿見王安石不顧面前的早餐,拿著那本書,仔細閱讀著,不禁道:“恩師,這本詩詞集有這麽好看嗎?”

他也看了一些,寫得是非常生動有趣,但也僅限於此,他明白坊間百姓為何愛看,但不明白王安石怎麽也愛看。

“你現在還年輕,以後你就會知道這本書為何會恁地吸引人。”

王安石呵呵一笑,也不詳細解釋,轉而又道:“我估計以後大多數詩詞集都會采取這種體裁,而之前的那種方式將不復存在。”

呂惠卿不禁好奇道:“恩師此話怎講?”

王安石笑道:“以前想要出詩詞集,首先你得作了很多詩詞,否則的話,無法印刷成本,故此許多人都是將父子兄弟的詞都放在一本裏面。而這一本詩詞集,遠比之前的要厚得多,但是裏面卻只有十五首詩詞。這種體裁是便於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