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應對之策

當然,目前還只有商人在唉聲嘆氣,因為商人對於貨幣的變化,肯定是最為敏感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連續幾日,客戶逐漸減少,他們就馬上能夠感受到恐慌和危機。

尋常百姓還得過些時候才能夠感覺得到。

話又說回來,這也是得益於宗室和恩蔭一事,暫時先告一段落,導致許多人的目光開始投放到坊間。

一看這形勢,許多人也開始有意識的縮減貨幣消費,而他們這些人本就是京城的貨幣消費主力。

他們開始收緊,商人立刻就能夠得到回饋。

除商人外,王安石、韓絳也都離開感受到,因為其它州縣,剛剛開始征收這免役稅,已經有人在抱怨,這手中沒有多少銅錢,能否讓其它貨物替代。

所以王安石今兒倒是沒空上張斐這來道賀,其實若無要事跟張斐商量,他也沒有打算來,搬家可不是什麽人生大事,他和司馬光都非常不喜歡這種場合。

此時王安石正在宮中與皇帝趙頊單獨議事。

王安石首先將這個情況告知趙頊。

趙頊已經知曉,也正準備找王安石商議,如今王安石主動提及,他也就裝作不知,“這是怎麽回事?”

王安石立刻道:“臣以為這十有八九是朝中那些權貴心有不服,故而又出此招,妄圖激起民怨,以此來反對免役稅。

可想而知,一旦在征繳秋稅時,百姓必須要用糧食兌換錢幣,而如果那時錢幣價格相對較高,這必然會使得百姓心生怨氣。”

趙頊當即怒道:“真是豈有此理,官司打輸了,他們又出此下策,還有完沒完。”

王安石卻是以一種非常輕松的語氣笑道:“區區一場官司,又豈能讓他們心甘情願交這麽多稅,而且,他們肯定還會擔心,到時秋稅會怎麽算,故此他們才會趁著秋稅之前,開始反擊,讓官家和臣有所忌憚。”

這種麻煩,都在他的預期之中,他非常不希望趙頊為此感到心煩意亂,使得趙頊的決心受到動搖。

沒事的!

這都是預計之中。

趙頊就問道:“先生可有解決之策?”

王安石道:“在臣看來,以他們的財力,還不至於說在短短數日之內,就能夠掀起這股風浪,這主要還是因為市場上錢幣本就不足,以至於他們稍有動作,便出現錢荒的現象。

臣也一直在關注我朝的錢幣,而錢幣的缺乏,也使得我朝財富難以得到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朝廷增鑄一百萬錢幣,所獲得的收益,是能夠達到數百萬之多。”

趙頊問道:“數百萬?”

王安石解釋道:“好比說,一些客戶想要購買田地自己當主戶,但是由於他手中缺乏錢幣,只有糧食,得先將糧食買了,換得錢幣,才能夠去購買土地,可結果好不容易將糧食賣了,所看中的田地也讓人買走了。

再者說,商人之間做買賣,由於缺乏錢幣,使得他們只能以貨易貨,這難度可想而知,在江南地區,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的。

但如果有足夠錢幣,不管是朝廷,還是百姓,財富都將會得到增長,這就是臣所言的民不加賦而國用饒。”

趙頊點點頭,“故此先生的意思是,增鑄錢幣,來緩解這番危機。”

“即便不出這事,朝廷應該增加鑄幣,以此來改善財政。”王安石又道:“但是增鑄貨幣需要時日,不能解燃眉之急,臣建議由朝廷先下令,撥銅鑄幣,然後以交子的形式先投放到坊間,到時錢幣鑄完後,可以交子兌幣。

其實以交子購買貨物,要比錢幣更為方便,更能夠促使民間交易,同時中間還可多增發一成。另外,司農寺收上來的錢幣,也得及時放出去,不能囤積在倉庫裏面。”

趙頊稍加考量後,便點頭道:“好吧,就依先生所言。”

正如王安石自己所言,這並非他的應對之策,而是他早就打算好的,他要玩理財,首先一點,就是百姓手中錢幣,這樣才能去理財。

都是貨物的話,這就沒法理。

另外,王安石是來自江南地區,不是北方人,江南是普遍缺乏錢幣,這給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且他也看到其中原因,如果用充足的貨幣,將會有益於江南財政,而江南財政乃是朝廷財政的重中之重。

司馬光懟他那什麽民不加賦而國用饒,他都沒有想過用這一點去反駁,其實這個才是最有力反駁。

其實只要玩好貨幣,以北宋制度的基礎,商業必然會變得繁榮。

既然允許土地交易,就必須要用足夠的貨幣,去支撐這個交易。

王安石早就打算好增發貨幣,而且也早就想到用紙幣,因為他認為,北宋的銅也比較匱乏,難以支撐他整個改革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