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賠本賺吆喝?

之前王安石、司馬光曾都招攬過張斐,但張斐始終不表態,以各種理由婉拒,原因就在於,他寄望於同時得到保守派和革新派的支持。

到底他底子還是太薄了,但野心又不小,他必須要得到改革和保守的支持,才能夠有所作為。

話說回來,這兩派也真是不好選。

目前來說,王安石這派顯然得勢,但卻缺乏吏治整頓,如果跟著王安石混,這後續麻煩事將會非常多,一不留神,他也會被卷入其中。

司馬光這派雖然暫時不占優勢,但保守派內部是人才濟濟,兵強馬壯,底蘊要更深厚。

最好的辦法,就是兩家通吃。

趙頊躲在後面,為他兜底就行。

……

檢察院門前。

“二哥,你還好吧?”

見到蘇軾出得門來,蘇轍是立刻迎來上去,打量著哥哥,是長松一口氣。

“我沒事,真是抱歉,讓三弟擔心了。”

話是跟蘇轍說得,但蘇軾的目光卻飄向一旁的司馬光,仿佛也是對司馬光說得。

範純仁向司馬光拱手道:“真是抱歉,純仁令大家都失望了。”

這一筆賬他認,被許遵審問過後,他也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檢控官,他也願意為此承擔任何責任。

司馬光嘆道:“其實怨不得你們,實不相瞞,我也未有考慮到這一點,此事也令我受益匪淺,這公檢法,可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難,若是要捍衛律法,那就必須舍棄許多東西。”

範純仁聞言,是眉頭緊鎖。

在這期間,他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

這與傳統法家相比,是都有著極大的區別。

法家說到底,就還是治國之道,如果是站在法家的立場上,他們這麽說,其實是沒有毛病的。

法家本身就是一種政治立場,政治理念。

但隨著公檢法的成立,這律法就變成治國的底線,而不是治國之道,要追求治國之道,就別待在公檢法,去政事堂。

待在公檢法,捍衛的就是律法。

凡事都得以律法為先,就不能讓自己的立場去左右自己的選擇,一旦主觀立場引導司法,這問題真的就大了,也必然會重蹈覆轍。

司馬光見範純仁面露沮喪,不禁問道:“但不知你們可還有信心繼續擔任這檢控官?”

蘇軾立刻道:“有。”

“哥。”

蘇轍趕緊用眼神制止蘇軾。

他覺得他哥這性格,真的不適合這嚴謹公檢法。

蘇軾卻異常認真道:“如果我就此退縮,那我將來還能幹成什麽事,此次教訓也是白挨了。”

範純仁點頭道:“子瞻言之有理,而且此次教訓令我更想繼續擔任這檢控官。”

當他領悟到,這公檢法是在捍衛底線時,他反而對於這公檢法是充滿了憧憬。

因為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

饒是鐵面無私的包拯,在許多事上面,他是帶有明顯政治立場的,他甚至恨不得立刻就飛到登州赴任。

司馬光點點頭道:“你們記住,你們是去建設公檢法的,與新政毫無關系。”

蘇軾笑道:“我倒是認為,我們此去,也算是在幫助王介甫變法。”

司馬光愣了下,呵呵道:“你能這般想,那我就放心了。”

蘇軾頓時一臉怨氣道:“其實我一直都是這麽想的,只那王介甫不肯聽人勸。”

司馬光嘆道:“他要願意聽勸,也輪不到你們來勸。”

蘇軾打量了下司馬光,“司馬學士不也一樣麽。”

“……?”

……

政事堂在第二日,就馬上下達政令,公布此案的結果。

而這就是為什麽趙頊邀請所有宰相參與會議的原因,如果是他單方面下旨,肯定會引來不少人的反對。

因為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是王安石在打擊政敵,是王安石在耍賴,如果檢察院還有調查制置二府條例司的權力,他們早就去了。

很多大臣對這個結果是非常不滿的。

但是如果宰相們都認同,至少能夠穩住局面。

而隨著範純仁、蘇軾、谷濟等人的即將離京,王安石真是贏來一個夢幻般的開局。

要知道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

因為經此一案,許多官員開始倒向革新派,雙方勢力的天平開始發生變化。

而王安石目前又正缺人馬,因為均輸法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支撐,之前各地一成不變,每年固定收就是了,不需要多少人,而如今不但要看情況收稅,還得去各地賤買貴賣,這較之之前,所需官員可能十倍都不止。

這也是為什麽蘇軾認為王安石有些操之過急,此舉會加重冗官之禍。

但王安石壓根不在乎這些,畢竟他的理念是開源,他認為這可以為國家賺更多的錢,幾乎是來一個,就任命一個,自也顧不得每個人都調查的清清楚楚,只要支持新政就行,這又導致更多人倒向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