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報復

在最初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王安石又是故技重施,利用官司,來達到自己的政治需求。

換而言之,就是要借著將宋敏求、李大臨、蘇軾三人定罪,從而達到這條禁令得以執行的效果。

之前王安石已經用過這一招。

在最初的時候,包括富弼、文彥博他們都顯得很緊張,但他們不是怕王安石,而是怕張斐,畢竟張斐在公堂上創造過太多的奇跡,王鴻都被他告到瓊州去了。

上得公堂,那真是生死有命。

如今張斐真的贏了,接下來該怎麽辦?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發巨大的政治風暴。

但是官司打到中段,富弼他們就徹底放下心來,他們看出來,這不過是一場戲。

就是一場為王安石洗白的戲。

其實當時王安石也後悔這麽莽撞,他真的就沒有想到,會引發所有讀書人的反對,因為當今小報,也並非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樣生活物品。

他考慮只是國家層面,他甚至認為,自己做法會得到大臣們得一致支持,而忽略當今讀書人對於言論的關注。

其實在宋朝,不管是祖宗之法,還是《宋刑統》,都沒有說不以言論治罪,這其實是士大夫與皇帝的博弈中,出來的一個產物。

主要就是宋仁宗,他當時主動往後退了一步。

於是就有了這麽一個說法。

而士大夫為什麽要捍衛這一點,就是因為士大夫就是要依靠輿論去抗衡皇權,如果皇權對輿論收緊,那對士大夫是很大的打擊。

這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

當然,這也是為什麽趙頊暗中支持小報的原因,他與宋仁宗不一樣,他要掌控大權,輿論就變得至關重要,但明面上,他也非常清楚,他很難依靠君臣博弈,去收緊輿論權,此次事件已經很好的說明這個問題。

只能去跟他們打輿論中,而不是封閉輿論。

反應過來的王安石,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達成的目標,但是讓他認錯吧,這又會影響到他的政治地位,以及新政的頒布。

當時他是進退維谷,悔不當初。

被迫去找張斐想辦法。

於是張斐就出策,咱打一場官司。

輸給律法,是不會影響到王安石的政治地位,反而還會體現王安石捍衛律法的精神,別看我總是贏,我要輸了,我也認啊!

同時,哪怕官司是輸了,王安石也還是可以堅持自己的看法,並且還可以通過爭訟,來向大家表達他的委屈和初衷。

對於張斐而言,這就是一場注定會輸的官司。

……

而如今官司打完了,判決也出來了,但這個判決又是將難題扔回給朝廷。

如今趙抃只是判了宋敏求、李大臨無罪,並沒有廢除這條禁令,但是這個判決又使得在小報上議論時政,並不違法。

這就出現司法與政令的博弈。

朝廷必須馬上給出解決方案,否則的話,這會同時影響到政令和司法的權威。

百姓也會問,這到底該聽誰的。

垂拱殿。

“朕看過堂審錄,雙方說得都有道理,到底是禁,還是不禁,諸位卿有何看法?”

趙頊直接將這個問題又拋給大臣們。

王安石立刻站出來,“臣還是堅持當初的看法,朝廷若不管制小報,必然會引發許多問題,到時朝廷將追悔莫及。”

身在他這個位子上,他必須要堅持到底。

可奇怪的是,他說完之後,竟然沒有人立刻站出來反對他,要換成以往,王安石輸了官司,那不得痛打落水狗。

這就是這些大臣也意識到,這也會涉及到他們的權力。

這時,司馬光突然站出來,“回稟陛下,臣有一個建議,不知可行否?”

趙頊忙道:“卿快說。”

司馬光道:“王學士所憂,確有其理,臣當時也是支持的,但是天下讀書人所懼,亦在情理之中。

臣對比過正版書鋪的小報和那份不知名的小報,發現一個問題,同是小報,但是正版書鋪的小報,只是引發熱議,而並沒有引發動蕩,是那份不知名的小報卻引發民間動蕩。

原因就在於,張三不敢胡亂刊登文章,如果出問題,他可是要負責任的,真是的危害是那些偷偷散播小報之人,他們就是為求利益,但同時又隱藏自己的身份,確保自己不用擔責任。

故此臣建議,如果要創辦小報,必須要在朝廷登記,得到朝廷的允許,才能夠印發小報,否則的話,一律視為違法。

如此一來,讀書人自然不會再反對,朝廷允許他們光明正大的議論時政,但如果有人偷偷摸摸地散播言論,顯然心裏有鬼,朝廷也決不能放任不管。”

除王安石外,如富弼、文彥博、趙抃等大臣們都站出來,支持司馬光的這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