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暗度陳倉

王安石最終的目的是變法。

這個政策,只不過是小試牛刀,他並沒有將市稅司的利潤看得很重,他更在乎的是這種低息能否影響到大環境,以及市稅司的權力整合。

可如今……

王安石發現事情不簡單,覺得有必要重視一下這市稅司。

不單單是他,房貸一出,買房已經成為汴京最炙手可熱的話題,不日,便成為一個現象級的事件。

直接爆炸!

就連一個緩沖階段都沒有。

一連數日,不管是陳家那邊,還是馬家那邊,都是處於爆滿的地步,就連市稅司都被迫提前營業,裏面啥都沒有,就只有辦理手續的公職人員,無人在乎寒冷刺骨的北風。

畢竟賺錢!

目前可還沒有什麽開發商,房屋不可能根據購買需求而急速增長。

可見事先也沒有人想到,會這麽火爆。

這可是動輒幾千貫的貨物啊!

同時又有許多官員參與其中。

這當然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視。

於是就有官員向宋神宗提議,放出一些土地用來建房。

朝廷不是缺錢嗎?

賣房啊!

絕對賺錢啊!

就目前交易來看,明顯有房屋短缺的現象。

原因很簡單,就是有很多人買得起房了,需大於供。

其實北宋的官員,在理財方面確實都是屬於頂尖的,都具有大局觀,因為大環境就是如此,北宋的經濟結構非常復雜,商業稅已經要超過農業稅,你要不懂的話,根本就混不進官場。

這北宋重要的會議,幾乎都在談論一個話題,那就是財政。

從君主到大臣,都有一個共識,經濟才是重中之重。

宋神宗對此也很心動,目前汴京地價已經開始上漲,朝廷手中又握有不少土地,契稅就有二十萬貫,這要自己賣房,不敢想象啊!

於是他召開一個小型會議商議此事。

參與會議的大臣,主要就是宰相和翰林學士。

“臣反對。”

司馬光第一個站出來,“陛下可有想過,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以前大多數人都買不起房,故在房貸出現後,房屋交易才會達到如此驚人的地步,這可是數十年積累下來的,不會一直這麽下去。

而如今買房的人大多數都是朝廷官員,地主富紳,而不是普通市民,如果朝廷也建房賣房,那將會導致房價進一步上漲,汴京再無廉價房屋,到時將逼迫百姓都住在街上去,這難道是陛下以及諸位想看到的嗎?”

他是最反感朝廷下場做買賣,他認為這就是與民爭利,比增稅還要可恥。

王安石卻道:“這物以稀為貴,房價高,是在於房屋少,如果朝廷建房,可緩解房價,亦可為朝廷增添收入,兩全其美,有何不可?你難道沒有發現,相國寺邊上已經開始建造房屋了嗎?與民爭利,那也得兩分,富民還是窮民。”

他的理念與司馬光是正好相反,他認為朝廷就應該帶頭發展,什麽與民爭利,狗屁,爭也是跟富商地主爭,能爭到百姓頭上去?

就那些個唯利是圖的商人,他們懂國家建設麽,當然得朝廷帶頭,這樣才能夠將蛋糕做大。

司馬光立刻道:“我不是反對朝廷建房,但是要建租公房,供普通百姓居住,如果朝廷建庭院出售,那不用想也知道,朝廷再也不會建造租公房,那百姓如何生活?

另外,這汴京土地有限,故要慎之又慎,有限度的放出土地,建租公房,即可為解決百姓住房問題,又可以緩解房價,也不會侵害到商人的收益。”

宋神宗對這對冤家也很熟悉,於是向一旁的三司使唐介問道:“計相有何看法?”

三司就是北宋財政部門。

三司使又稱計相,這畢竟不是什麽正式會議,稱呼也比較隨意。

唐介立刻道:“臣以為司馬學士更為有理,這衣食住行,乃是百姓日常所需,不可輕視,朝廷必須慎重對待,否則的話,將會釀成大禍。”

立刻便有不少大臣站出來,支持唐介。

但也有不少人是支持王安石的觀點,他們認為這些房屋遲早是要建的,因為有這需求,為什麽不現在建,為何要便宜那些富商,正好朝廷現在挺缺錢的。

王安石瞧了眼司馬光,見這廝一臉堅決,仿佛要跟他拼命似的,心裏尋思著,上回成立市稅司,司馬光等人也沒有跟他們跳出來唱反調,這房價到底也不屬於他變法的核心內容,故此沒有繼續爭執。

宋神宗也只能先作罷,看看再說。

……

常言道,幾家歡喜幾家愁啊!

馬家、陳家這些天真是風光無限,而範家書鋪卻在此次購房熱潮中折戟。

八大茶食人其實是有分工的,雖然不是很明確,但大家都有默契,如李國忠就是專門處理大宗貨物的糾紛、契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