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明槍易躲

同僚之誼?

只能說王文善不了解王安石,亦或者以他的境界根本就看不懂王安石。

王安石是志在江山社稷,根本就不在乎這些。

當然,這也是王安石最終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

這朝堂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到底王安石他情商低,還是只能裝不懂?

大丈夫之苦,不足以外人道。

在得到張斐的契約範本後,王安石並沒有急於頒布政令,而是跑去找宋神宗。

“陛下,臣最近一直在忙於屋稅一事,發現之前的雜稅,竟涉及到十幾個衙門,以至於人浮於事,甚至出現幾個衙門向一戶人家征收幾道稅,可見這冗官之禍,危害的不僅僅於財政,更危及天下安定!”

宋神宗眉頭一皺,“不知卿有何良策?”

王安石道:“既然雜稅合一,臣以為這人事也應該合一,故臣建議設立一個新衙門,專門處理市內一切稅務。”

張斐的計劃,只是闡述將稅種合一,但是部門方面,張斐可是沒有怎麽提,關鍵他也不怎麽懂,這北宋的行政架構真的是一塌糊塗,復雜到不是那種歷史專業的,根本就弄不明白。

比如說許遵。

他在登州出任知州的時候,他的官職其實是大理寺詳斷官,知州簡單來說,就是暫時管理的意思,是一門差使。

如今他回到大理寺,但他的正式官職又變成登州刺史,刺史就是個虛銜,但職權又是判大理寺事,也是一個暫時管理的意思。

反正你是什麽官,就絕不會幹這官該幹的事。

沒有哪個朝代比北宋更加糟糕。

只能說經歷過五代十國的趙家,對此是畏之如虎啊!

但如今這已經嚴重影響到國家的運轉。

是時候做出改變。

呂惠卿可是這方面的行家,既然稅種合一,人事也應該合一,人事合一,就將形成權力。

要變法,必須得有權力。

只不過他是分兩步走,先雜稅合一,看看大臣們的反應,通過之後,然後再借此為由,提出人事合一。

這稅都合了,人不合的話,這沒道理啊!

雄心壯志的宋神宗自不會拘泥於此,立刻答應了下來。

二人雖是君臣,但也是師徒,更是知己,早已心心相惜,有關人浮於事的弊端,他們也討論過很多回。

人浮於事也是宋朝制度上一個重大的問題。

如果統一在一個部門下,那麽責任就劃分明確,效率將會得到顯著的提高。

之後變法,肯定也要走這一步,否則的話,這政令不通達,還變個球啊!

王安石也是拿這事來操作一下,練練手。

得到宋神宗的同意後,王安石又投桃報李,將這個新衙門交由呂惠卿,給他一點功績,為將來打基礎。

也可借此告訴其他人,跟著我混,我也不會虧待你們的。

……

馬家。

“哎呦……劉典事,這我可真是冤枉呀,你說我一個小小商人,豈知那朝中之事,我之所以答應那小子,也只不過是想賺錢,不為其它。”

馬天豪是悔不當初,誠惶誠恐地向坐在身旁的中年人言道。

這中年人乃是司農寺典事,劉師屏,職責就是管理常平倉。

常平倉與典當行的關系也是非常密切,有許多生意上的來往,就好比店宅務與牙行的關系。

劉師屏道:“你知與不知,這沒有關系,關鍵是你今後最好不要再與張三來往。”

馬天豪立刻道:“就算劉典事不說,我也不會再跟他來往的。”

劉師屏見他回答的這麽幹脆,不禁愣了愣,“那你這房貸買賣?”

馬天豪立刻道:“劉典事有所不知,我就是買他一張契約,又沒有雇傭他,也與他沒有合作。”

劉師屏道:“買一張契約?”

馬天豪點點頭,“他說這張契約能夠得到朝廷的保證,那麽只要朝廷下令,我就與他沒有關系。”

劉師屏又問道:“不知這契約多少錢?”

“五百貫!”

“五百貫?”

劉師屏震驚道:“員外,你是喝了他的迷魂湯麽?”

馬天豪道:“劉典事,你想想看,若能得到朝廷做後盾,區區五百貫又算得了什麽。”

劉師屏頭疼啊!

又賺五百貫?

這讓他們的圍剿,顯得有多麽的可笑。

但也沒有辦法,兩邊都已經合作結束,他還能怎麽要求。

劉師屏只能是無功而返。

可他前腳剛走,後屋就行出一人來,不是張斐是誰。

他今日剛剛將契約範本送給馬天豪,不巧正遇上這劉師屏。

馬天豪打量了下張斐,笑道:“與你合作可真是兇險萬分,這都還沒有聲張,對方就已經找上門來,你一個珥筆之人竟得罪這麽多官員,真不知道你是怎麽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