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6/8頁)

祝青寧微微一笑,朝他一拱手,道:“吳大神捕果然厲害。”

吳震道:“我說中了?那末持九節杖的究竟是誰?你定然知道,是不是?他就是九宮會的主子?”

祝青寧嘆了口氣,道:“吳大人且不要急,你想必很快就會知道。只不過,就算你知道了,怕也會失望,因為你的推測並不全對。”

吳震道:“哪裏不對?”

祝青寧笑而不答,裴明淮沉吟道:“方才那張魚……他姓張,難道也是昔年黃巾一支?”

“若非如此,又怎會知道此處。”祝青寧道,“除張角三兄弟外,姓張的還有三個,都是手下大將,加起來號稱六張。”

裴明淮道:“改名諸燕的張燕?只有他後來還有傳於世。”

“有可能。”祝青寧道,“所以他在檀山塢當他的塢主,不離此地。他知道藏金的事,也對此有染指之心。”

眾人一時無話,回頭看那鎖龍峽,只見流水湍急,全然看不清楚水下。江水一路向下遊滾滾而去,水裏的桃花花瓣越來越多。

“明淮,照你看來,若是黃巾當年真得了這數量極巨的黃金,又為何不把它取出來?”祝青寧坐在水邊那塊大石上,天上月亮只余一線,彎彎如眉。

裴明淮道:“你問我?你怎麽不問你師傅?”

“他只說,不管是藏金,還是傳說中的九鼎,都最好莫要現世。”祝青寧道,“唉,問鼎問鼎,連始皇帝都想要它,找遍了泗水,始終沒有找到。我只是奇怪,若張角他們真是機緣巧合發現了九鼎,那他們為何不取而用之?誰得九鼎,便能稱自己是正統天授,這比什麽經緯讖言、天象異變,都管用百倍千倍!”

裴明淮笑了笑,道:“黃巾起事不是一日兩日的事,張角光是經營太平道,至少便花了十數年,甚或更久。最後終於起了事,把漢室攪得一塌糊塗,自己也傷損得一塌糊塗,到了那時候,也許卻覺得沒甚麽意思?”

“那你相信世間真有九鼎麽?”祝青寧道。

裴明淮看了看他,道:“你信麽?”

“半信半疑。”祝青寧道,“可有又如何?難不成亂世會因為有這個鼎而太平?有和沒有,又沒什麽區別?”

“亂世不會因為有此而太平,反倒是太平之世,有了此物會更太平。”裴明淮道,“九鼎也是人鑄的,為的就是讓皇家的權柄更可靠,所謂得命於天也。”

祝青寧道:“你雖不以為然,卻仍然要來尋。”

“我領了旨意,不得不來。”裴明淮道,“何況我也實在好奇,好奇這世上是不是真有九鼎。只是……說不定,九鼎早已不存於世了!”

祝青寧嘆息一聲,月光下只見流水悠悠,夾著片片桃花花瓣。“只可惜如今九宮會的尊主,跟我師傅的想法相悖。他就是想找出來,我也沒法子。”

裴明淮淡淡一笑,道:“我總覺得,我們就算找到了九鼎,也會與它失之交臂。”

祝青寧揚眉道:“哦?”

“說不出來為何會有這樣的感覺。”裴明淮道,“大約是因為這本是傳說之物,不該現世?”

只聽一把蒼老的聲音,嘿嘿而笑,一個黃衫老者走了過來,正是張魚。張魚本來瘦高,月光將他影子拖得又瘦又長,映在淺灘之上,便似根竹竿一樣。張魚幹笑道:“二位公子好興致,這麽晚了還在這裏談天說地?”

裴明淮笑道:“張前輩不也出來了?”

張魚仰頭看了看天,道:“老夫倒沒那閑情逸致,我是出來夜觀天象的。”

裴明淮雖說自幼跟寇謙之學武,寇謙之是樣樣都精,但裴明淮素來厭煩經緯讖言之說,連五行都只學了個皮毛,什麽天象更是一竅不通了,只得望了一眼祝青寧。祝青寧笑道:“原來張塢主也是行家。”

“不敢,不敢。”張魚道,“二位看看,這滿天流火,填星九芒,失宿而行,平日也都只失行兩三宿,這一回即將失行九宿,即將有天裂地動之事發生啊!”

裴明淮道:“天裂地動?”

張魚凝望天邊,過了半日,方道:“皇天原自古便是鑄鼎之地,二位可知?連漢武帝也來過,說是建什麽延壽宮,其實也是來尋鼎的。”

這自然不會不知道,裴明淮道:“那不過是傳說罷了。軒轅采首陽之銅,造一大鼎,其後鼎成,帝乘黃龍升天。”

“不錯,”張魚道,“那鼎呢?”

裴明淮一怔,道:“本來便是傳說,哪去找鼎啊?”心中隱隱一動,似有所悟,張魚此話,決不是無的放矢。

張魚笑道:“此處有個湖,便喚鼎湖,與鎖龍峽底下相通,只是這湖人人都找不到罷了。”

裴明淮道:“這鼎湖又有何神異之處?請前輩賜教。”

張魚點了點頭,道:“你倒是知禮。好罷,我便告訴你們,九芒填星失行九宿,百年難見一回,若是得見,鼎湖底下便會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