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2/5頁)

林金律道:“是陛下的吩咐。”文帝的話,尚在耳邊,林金律又何嘗不知,文帝說這話的時候,該是痛到十分。“林常侍,三日之內,朕會得將他要的東西送來。朕會率軍繼續西行,若他好了,你也不必帶他回來了,讓他走吧。他救過朕一命,朕還他一命,從此兩不相欠!若他不好,那也只有罷了,恨也只有讓他恨了,也只能照應他一世,待朕死那日讓他陪葬,也沒法留他一個人在世間。”

林尹年道:“那我們是不是以後都見不到阿羽弟弟了?”見林金律不答,抹了抹眼淚,道,“伯父,你真是的,帶他回去又有何妨?”

林金律行了片刻,卻又忍不住轉頭去看,只是黃沙被風一吹,連淩羽的身影都看不清楚了。

本章知識點

為什麽後宮裏面一直沒出現過X妃,X妃,就見到昭儀、夫人和嬪?後宮都沒人了嗎?——北魏後宮嬪妃品秩簡述

北魏後宮嬪妃品秩這個實在是沒得多少能說的。仍然以孝文改制為分界線。

道武帝建國,以皇後為尊,其下不論多少均稱夫人。

到太武帝時代多了左右昭儀,居於皇後下。考證結果是左昭儀比右昭儀高。還有個等級比較低的叫“椒房”。

太子妃稱左右孺子。有個特例是太武帝的兒子景穆太子沒登基就死了,後來他的妃嬪大多封椒房,有一位封斛律昭儀但不見於史,考證下來這斛律昭儀可能是景穆太子的正妻,但因為景穆太子之子文成帝生母郁久閭氏追封恭皇後,所以斛律氏頂多只能追封昭儀。這個情況比較奇怪,可能涉及高車斛律氏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會一直延展到九宮第二部 。

到文成帝時代還是差不多,皇後——左右昭儀——夫人——貴人——嬪。有三位留下了墓志但均不見於史,於仙姬(於闐公主),耿嬪1號(不知道名字),耿嬪2號(耿壽姬)。

獻文帝時代有個“第一品嬪”,仍然是從墓志上看到的,侯骨氏(侯氏)。還有位成嬪也僅見於墓志。

《魏書》實在籠統,大量事和人不見錄,只能靠極少量出土碑銘和墓志補闕。常常一出土就會發現:啊,《魏書》裏面根本沒這個人或者沒這回事。

銳意武功一統北方的太武帝後宮裏遍布敵國公主為後為妃。大夏北涼北燕柔然全齊了。敬他是條漢子。最後死在寵信的宦官宗愛手裏,無法評說。

另外,北魏沒聽過“本宮”的說法,皇帝也不會隨時把“朕”掛在嘴上。而且在北魏前期,禮制是相當粗疏的,這一點是超過一般的認知的,大家就好好說話,你我你我就行了,不用本宮來奴婢去的了。北魏一直到孝文帝改革的時候,其鮮卑化的程度都是非常高的,遠超我們普遍的想象,在《九宮夜譚》裏面對人物衣飾描寫非常謹慎,就是不想去碰這個大坑。反復描寫的如慶雲、皇後、景風的風帽,才是具有北魏風格的典型代表,可以看一看這種鮮卑風帽的式樣,或者瞧一瞧大同博物館司馬金龍或者是宋紹祖墓的陶俑。前者下葬時間是太和八年,後者是太和元年,最接近《九宮夜譚》的年代,究竟鮮卑化到什麽程度可以看一看,幾乎看不到一點漢化的影子。《九宮夜譚》第一卷 出版的時候附了人物概念圖,即服裝設計稿,把時間線往後延了大約十年,還經過大量改良,視覺上才能接受。所以,真不要用別的朝代後宮情況去想像北魏,沒有什麽可比性,光是一個子貴母死制就能徹底打亂後宮爭寵的基本格局,宮鬥那是想把自己鬥死麽?

尾聲

欲遠集而無所止兮

林尹年坐在車中,忽遠遠見著人群中站了一個白衣少年。那少年腰間插了支紫玉短笛,臉上頗有茫然之色。膚色白皙,額間一點朱砂痣,甚是顯眼。

他旁邊人來人往,只他站在那裏不動。林尹年失聲叫道:“阿羽!”趕緊揮手讓車停了下來,也顧不得什麽,下車便奔了過去,一面叫道,“阿羽弟弟!”

少年回過頭來,林尹年道:“果然……果然是你。”一言未畢,淚已流下,伸袖拭了拭淚,道,“你去哪裏了,阿羽,這麽多年?伯父臨終的時候,還一直念著你,怕你過得不好。你怎麽就不來看看他?”

少年茫然道:“你說甚麽?你是誰?我認得你麽?”

林尹年也怔住,又想到大約這十年間自己相貌變得太多,忙取下官帽,強笑道:“我是尹年啊,唉,我比不得你,你相貌從沒變過,我可變多了。皇上顧念伯父,讓我當了定州的刺史。”

淩羽喃喃道:“皇上?……”

見淩羽還是一臉茫然,林尹年也心知不對了,道:“阿羽弟弟,你想不起來了?你再好好想想……”突然見到淩羽腕上那個七寶手串,靈機一動,忙道,“你看看你那個手串,那是陛下給你的,上面有顆珠子被你生氣的時候摔壞了,連宮裏都找不到一樣的來換,還是我四處去尋來替你鑲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