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3/3頁)

過了良久,莫瓌才緩緩地道:“高昌是遠了些,但若得了鄯善且未,便能接青海至益州,此道可謂要緊之極。這兩處我要定了。”

左肅笑道:“是,屬下明白。主公,你別嫌我羅嗦,就帶著阿羽一道走吧,如何?”

莫瓌不答,回頭去望山下的海,只見波濤激蕩,蒼茫無邊。

本章知識點

再論子貴母死

有一種說法,到了北魏中期“子貴母死”制已經淪為後宮爭權的工具,如文成帝賜死生母郁久閭氏實則是可以避免的,因為都是立太子便處死生母,文成帝作為皇孫並沒經過當太子這個環節,其母是他登基後死於其保母常太後之手。

其實客觀地說,北魏宮廷狀況十分復雜,而且在中國古代是孤例。外戚和後宮勢力可以用來跟拓跋宗室、帝室九姓及八姓勛貴勢力相平衡,而且是幾方面都能容忍的一種平衡。這種平衡能夠做為良好的範本的階段有兩個,一是文成帝執政初期,一是太和初年,最終過渡成功。不好的範本就是獻文帝太上皇時期。北魏早期有八部大人制,而三都大官制一直延續到孝文帝改制,可想見宗室勢力之頑強。

順便說兩句孝文改制。“孝文漢化”就跟“馮太後是漢人所以極力推行漢化並主持改革”一樣是極端不嚴謹的說法。比較好的說法應該是改革。生產關系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了,在獻文帝時代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至於選擇的形式是所謂漢化,實則以華夏正統為終極目標是開國道武帝就定下來的,這個政策具有絕對的連續性,雖然按照歷史規律有一定曲折甚至倒退,但最終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