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後宮(第3/5頁)

所以此處自古有“龍盤虎踞”之稱,進可以控扼神秀江與運河咽喉,與中原爭鋒;退則有險可據,易守難攻,是王氣所鐘之地。

此處的土地也很肥沃,糧產之豐,更勝於河洛二州的表裏山河。

不過劍藏鋒知道他們在‘秦淮郡’也待不了多久。

楚希聲肯定是要進取河洛二州,從而混一天下的。

估計一年之內,這‘秦淮郡’就要變成新朝的南都。

所以這座皇宮只是以皇室別宮的規格建造,面積非常的袖珍。當然這宮殿小歸小,卻五臟俱全,該有的都有。

不過劍藏鋒雖已將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可有些事情他是沒法為楚希聲代勞的。

開國建制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他們首先得定國號。

楚希聲的一眾部屬,還有他征召過來的一眾名士文人,在聚義殿裏面爭論了小半天。

最終楚希聲拍版,定了國號‘律’,以後就叫大律朝。

這代表了他的治國理念,以律法為尊,依法治國。

他們還得商定年號。

楚希聲懶得聽他們爭論,他聽的頭都炸了,直接定了個‘元始’的年號。

正式稱帝之後,他就是元始皇帝。

這年號沒什麽特殊含義,就是要圖一個簡單。

接下來是厘清官制。

大寧朝的官制,其實已極其成熟,只需要小修小補就可以。

楚希聲只是進一步優化了內閣制度,又廢除了大寧的五軍都督府,籌建了樞密院。

他還確定了內閣大臣與樞密使的權責與任職年限,不像以前那樣不清不楚。

然後六部被他拆分,擴張成了十三部,另增加了財部,文部,水部,交部,礦部,業部,醫部。

其中的文部主掌一切教育貢舉之事。

楚希聲認為實業與衛生二事也需要重視起來,所以另建了業部與醫部。

業部管各地工坊之類的‘實業’,醫部則負責醫療衛生。

此外六部中的戶部,禮部,工部職能太多,有時候無法兼顧,還是拆分開來,專職專責的好。

這也是為加強內閣的地位權柄。

楚希聲預計自己是當不了太久的人皇。

他自己也沒有多少時間參與治國。

未來他這個皇帝,其實就是一個象征。

所以他減少對內閣的掣肘,降低各部尚書的地位,方便內閣治政。

不過樞密院直屬皇帝,兵部由樞密院轄制。

戶部與禮部的一應尚書與侍郎的任命權,也必須捏在皇帝的手裏。

內閣有權推薦,卻必須由皇帝確定人選。

楚希聲知道一國之政,財政,人事與兵權是最緊要的,只要捏緊了這三點,問題就不大。

楚希聲自己無心治國,對世俗間的權柄也不在乎。

以前他接手鐵旗幫,是為了完成混沌秘儀。

現在建立大律朝,是為了強化十二龍神天守,對抗諸神。

楚希聲對一應繁瑣的案牘公務,其實厭煩無比。

不過他如果有後代,後代又有治國的雄心壯志,就可憑這一架構輕松的拿到實權。

楚希聲還改良了督察院,在督察院裏面增加人員,設定了各級禦史,且以律法的形式,劃定了他們的權限與職司。

不像是大寧朝的督察院,禦史什麽都監督,結果什麽都沒能監督好,還會把朝局政治攪的一團亂麻。

他還另設了‘審計院’,專門審計朝廷各大部門與地方郡縣的財政開支。

不過楚希聲對督察院與審計院之類的監察機構其實不抱指望。

這些機構在開國之初,人心思定,政治清明的時候還好。

可一旦時間久了,在財富金錢,物欲權柄的腐蝕下,他們很難不出問題。

楚希聲現在只能指望嚴格的制度,能夠讓大律朝這些官僚們腐朽的時間延緩一二。

他也從沒指望自己建立的這個皇朝能夠萬世萬代,江山永固。

此外他還從地方收權,將地方上的一應刑名按劾之事,收歸上一級的按察使司管轄。

接下來是各級官員,各級將官的任命,以及防區的劃分,各地的守將等等。

還有一應有功之臣的封賞。

楚希聲采取的還是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制,每一級還分成三等。

比如男爵,就有鄉男,縣男,郡男之分;公爵也有縣公,郡公,國公之分。

另還有世襲罔替與減等世襲的區別。

楚希聲在軍功封爵上還是比較慷慨的。

不過大律朝立國極順,少有波折,又多賴楚希聲夫妻二人之力,一應將臣中獲封公爵的極少極少,世襲罔替的就更是少而又少。

也就只有鐵狂人與鐵笑生兄弟各自取得了一個國公之位,還要減六等世襲。

他們兩人未來是不可能統軍征戰的,估計這就是他二人最終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