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字醜引發的誤會

[……

季予說自己要作為使者出使趙國, 去勸說趙王歸降。

嬴政起初不肯答應,疑心她欲投奔趙國,轉過來對付秦國。

然而眾大臣極為信服季予,認為神女一定能夠成功, 於是幫著勸說嬴政, 他們也不想看到兩國之戰打得太慘烈。

秦國的名聲好不容易被神女挽回一些,經此一戰後恐怕會變得更加慘不忍睹。

嬴政最後勉強同意, 讓季予一試, 答應如果成功了,他不會再傷害趙國的百姓。

季予前往趙國的時候, 秦王帶兵鎮守在趙國與秦國的邊境線上,如果季予出了意外,又或者她投奔趙國。

他會馬上帶兵進攻, 碾平趙國的每一寸國土。

趙國的兵士面對令人聞風喪膽的秦國軍隊,嚇得兩股戰戰,幾欲奔走。

……]

“我的天呐!使者可不是一個好差使啊!雖說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但若一言不合,對方想做些什麽簡直輕而易舉。”安樂憂心忡忡地, 看到秦國的軍隊又覺得自己多慮了。

“畢竟武力懸殊這麽大, 趙國恐怕也不敢,甚至得小心翼翼地護著季娘子,不讓她在趙國境內出事, 給了秦國出兵的理由。”

[……

趙王聽說使者是個女子, 還是在秦國盛名已久, 甚至名聲傳到別國,在他們趙國也赫赫有名的神女。

不由心生好奇, 一見面,發現原來是當初救了趙國糧食,卻分文不取,默默離開的女子。

他高興地問季予,“神女是否轉變主意,來襄助趙國?”

季予搖頭,坦白了她此次目的——勸趙國歸順於秦國。

趙王當然不肯,不戰而屈人之兵,乃是懦夫,傳出去惹人恥笑,更會在史書上留下千古罵名。

然而季予使出了三寸不爛之舌,先給自己帶上了高帽,說她是上天派出的神女。這個不用她吹,趙王早就相信了。

但季予給自己的背景補充豐滿了些,顯得更加真實了。

她道上天預感此次人間大劫,各國紛爭,生靈塗炭,而她的使命是讓七國順利統一,並盡量地保存有生力量。

秦王天命所歸,是天定的君主,他注定勝出,其他各國無法反抗。

又說以秦國軍隊現在的實力,踏平趙國輕而易舉,是她盡力勸說秦王才沒有出兵,給趙國一個歸順的機會。

她極盡渲染了秦王的殘暴,以及趙國戰敗之後將會面臨的淒慘後果,什麽血流成河,十不存一。

趙王的態度有所松動,但仍不肯投降,依然顧及自己的名聲。

季予察言觀色,乘勝追擊,說如果趙王投降,百姓也不會怪他,因為他們也知道這對於一位心存大志的君王來說是多麽恥辱,多麽委曲求全。

趙王此舉是為了免百姓受苦,忍辱負重,絕不是不戰而退,屈於秦國之威。

便是史書上,也只會誇贊他,是個仁義之君。

季予擺事實講道理,使出渾身解數忽悠趙王,如此三番,他終於松口答應了。

……]

“精彩!太精彩了!諸葛亮舌戰群儒怕也不過如此吧!”安樂看得激動,拍案叫絕,“這嘴也太能講了,難怪季娘子有勇氣成為使者。如果我有這口才,怕不是得罵得許禦丞狗血淋頭。”

安樂記恨這個總是盯著她不放,經常上奏彈劾她的許禦丞好久,偏偏不能拿他怎樣。

“這就是所謂的人格魅力嗎?光往那一站,就讓人心生敬意,對她說的話毫不懷疑。”安樂感慨著。

“既然季娘子穿越到了三千年前,那她是不是也會成為歷史的一部分?這樣的場面應該會在史書中著重描寫吧,被後人傳頌議論,就像荊軻刺秦一樣。”

她發散思維,笑道:“不知道還會不會出現秦王繞柱走的場面?季娘子會事先告知秦王,荊軻別有居心嗎?”

“這下秦王總該心服口服了。”

[……

秦王收到消息後直接懵了,他沒想到真的能成功。

原來不出動軍隊也可以令他國降服,這對秦王造成的沖擊,比季予拒絕他那次還猛烈。

他第一次意識到了,不止武力能夠威懾眾人,信服也是一種力量。

他的內心蠢蠢欲動,想跟季予學習這招。

秦王內心的想法眾人不知,要是知道了恐怕得嚇一大跳。

趙國投降還專門準備了儀式,這是季予提議的,美其名曰交接儀式。當然不能叫投降儀式,說出去不好聽。

儀式上,趙王從王宮出發,前往都城門外。

百姓們夾道相送,淚灑長街,表達對趙王的不舍,還唱起了頌歌。

趙王動容,亦是眼淚漣漣,揮淚告別百姓。

到了城外,秦王已在此等候,趙王在兩國百姓的見證下,將傳國玉璽鄭重地交到他手中。

嬴政難得擠出個笑容,說了幾句好話。

秦國的大臣們也俱是揚著笑臉,高聲恭維趙王大義,毫不吝嗇誇獎,一點都沒有對降國的奚落和冷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