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第2/2頁)

對於百姓來說,肯定是稅收繳納的越少越好,可是對於官府來說,肯定是想要稅收征繳的越多越好。

而時下一些地方官府為了完成朝廷下發的稅收任務,讓自己的政績能更好看,有助於升遷。就使得征稅的官府,和繳稅的百姓,一直都處於互相對立的兩極。

直到韓徹改革漕運,運輸這一塊不再需要當地官府來負責後,自然也就化解了松州這種河道附近百姓和當地官府的很大一部分對立面。

同時,少了每年都要給官府進行水道運輸所帶來的傷亡,河道附近的百姓也能得以休養生息。

稅源群體得以滋養,就使得戶口人數開始增多,賦稅征繳範圍也就變廣,稅收自然也就能跟著變多。

於是地方官府稅收有了很大的增長,政績這塊提升顯著,各地方官員也就自然不會想盡法子一定要從百姓身上盤剝。

再加上朝廷還采納了韓徹的好幾項經濟政策,實施後讓各地的貨物也能得以在市場上快速流通起來。

如此一來,朝廷和地方官府都得以獲利,百姓也賺取到了銀錢不說,物價這塊還比過去來得更為穩定和便宜。

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這幾年各地的百姓生活也就都普遍要比以往富足了起來。

百姓手裏有了錢,松州還又原本就是江南最為富足的府州。那麽對於耕牛這種必要的勞作工具,當地百姓自然也就舍得花銀錢去購置了。

待到第二日一早,在消息傳播的越來越廣後,孫家商行也又迎來了一波購買高/潮。

“賣沒了?一頭都沒有了嗎?”有那下午才能趕到的,瞧見的便只有那已經是空蕩蕩的牛欄了。

“抱歉抱歉,確實是一頭都沒有了。”孫家商行的夥計好聲好氣的賠不是。

孫家商行的人其實也被松州百姓這次的消費能力所震撼到了,一頭耕牛平均價錢也接近五兩銀了,結果近四百頭的耕牛,以不到兩天的時間,竟就被賣完了!

但仔細往深處一想,又覺得合該就是這樣。

松州百姓手裏有余錢,耕牛也是地裏勞作的必要輔助生產數據,因著過去替官府運輸,百姓也實在是缺牛嚴重。

所以這耕牛的生意雖然現在瞧著是特別的火爆,但等松州這邊的市場需求被滿足後,銷售量也就會開始跟著大跳水了。

不過孫家商行也不急,即便將來松州的市場趨於滿足,生意恢復平淡。可據他們所知曉的,朝廷轄下缺乏耕牛的府州還很多。

一想到其他府州或將也出現今日松州這般火爆售賣耕牛的場景,孫家商行的家主就忍不住心頭火熱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