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收入

似通州這種情況,還不是獨一份。

哪怕是天子腳下的京城,這些年來在食鹽上更是從未短缺過供應,也迎來了一波百姓爭相購買食鹽的火爆場面。

每日一早,各鹽店門口就開始排起了長隊。

這些百姓每每一買,至少還都是一鬥起步。多的時候,一次還有買上十數鬥的。不過像這一類的大批量購買,基本上是還要給自家親戚或是村裏人帶的。

在時下,進城耗時耗力,還要繳付落地稅。

尋常百姓舍不得這份進城的落地稅,也不可能為著點什麽事,就往城裏跑。

韓老三陪著媳婦錢氏給嶽家去排隊買鹽的時候,韓徹也跟著過去看了。人實在是多得有些過分,只見那長長的隊伍還有鬧哄哄的人群,將隔壁兩邊的店鋪給圍堵的,店門口都被遮擋住得沒法正常做生意了。

“大人都說了,以後都會是這個鹽價了,咱們真沒必要來搶著買。”韓老三本來就不是很願意來,這會瞧見這般人頭攢動的情景,不禁只覺得頭皮都發麻了。

“我都跟爹娘他們說了,可大家非說這鹽反正是要吃的,又放不壞……他們都這麽執意要買了,我總不能還說不幫買吧?”錢氏就哼哼道。

也因著這買鹽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韓徹只看了一會,就帶著三娘給他安排的四個護衛先一步離開了。

在全國各地都呈現一片火爆銷售的情況下,韓徹這邊就也收到了鹽政改革後的第一份財政收入報表。

“韓大人善理財,實乃第一人。單只這第一批鹽利,就遠超過去一年之數!”戶部一官員在看到報表上的鹽售賣數額和最終獲利金額總數時,當場就忍不住感嘆道。

朝廷過去每年在鹽業上的財政收入,大概為50-70萬貫錢區間。

然而韓徹所推行的鹽政改革後的第一季度的財政收入,就已經有一百一十余萬貫錢。

毛利潤這一塊,因為鹽價下調幅度過大,其實並沒有比過去增長太多。之所以能獲得這許多的利潤,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銷售額上。

韓徹在進行改革之前,是有仔細調查過朝廷歷年來在各州郡食鹽售賣的情況。於是他就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按照時下一個正常家庭對食鹽的需求量來說,以一些州郡的總人口戶數,食鹽總銷售額其實是遠遠不足的。

甚至有些偏遠一點的州郡,比如說通州,動輒還出現過鹽荒,當地百姓一度因此還鬧出過民憤民怨。

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有很多,但不管是什麽原因,首先可以剔除的是,食鹽產量這塊是不可能匱乏。

在不缺市場,也不缺產量的情況下,大概率就是流通環節的問題了。

“民不知貴而國富也!”另一官員便也感慨道。

然而說是這麽說,對於韓徹剛提議要將鹽價作十五文一鬥時,這些戶部的官員可是沒少提出反對意見。因為在他們看來,光是新帝登基那會,將鹽作價從六十五一鬥下調至四十文一鬥,就已經屬於朝廷讓利許多。

戶部管控著全國的財政,縱使稅收和鹽業這塊都交由韓徹負責。但實際上,韓徹真正主要管轄的還是收入,其他方面的財政支出,卻還是由戶部在管轄。

鹽價要再下調近三分之二,這對於戶部的人來說,無異於是在把庫裏的銀錢如放閘的流水一般,嘩啦啦的往外流出去,難免就會心疼舍不得。

皇帝也被這下調的力度驚了一跳,好在韓徹以早前松州裕州賑災為例,做了一份詳細的數據報表。證明他這麽做,是絕對能讓朝廷的國庫收入比之前增多不少。

思來想去後,皇帝還是決定放權讓韓徹去做。

為此,戶部那位老尚書還專門單獨求見了皇帝:“陛下,不若與韓大人再好生商議商議,讓他緩著些來。便是要下調作價,咱們也沒必要一次就下調這麽多!”

皇帝卻道:“過去幾次給國庫增多收入,韓愛卿何曾讓人失望過?再者,此事既已交付給他來負責,那麽具體如何行事操作,旁人又豈會比他更懂?”

戶部尚書聽聞這話後,臉色都有些漲紅起來。

皇帝見狀又忙表示,他也知曉戶部尚書來求見自己,都是一片赤城之心,在為著國庫能增多些收入。還言道往日在財政開支這塊,也是全賴戶部尚書勞心勞力,替朝廷和國家做精打細算。

“韓愛卿善理財,卿善謀算。朕能得兩位愛卿齊心協助,是朕之幸,亦是國之幸事!”能任職戶部尚書的,都是皇帝信重的臣子,於是他連忙還對著戶部尚書做好一番真情流露的安撫。

直把戶部尚書感動得,也當場對著皇帝做了好一番恨不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真情回應。

自此,戶部那邊也就再沒提出過什麽反對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