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2/2頁)

說起來,在氣候上這一塊,處於幹燥少雨,日照充足的西北區域,柏州所種植出來的棉花質量,是絕對要比江南等區域更佳。

但也正是因為氣候幹燥,濕度不夠,又使得在紡織這一塊,柏州所織造出來的棉布質量無法比擬江南區域的。

再加上江南區域紡織業發達由來已久,對於紡織技能,更是其他區域比之不及的。

這不,江南區域不過才推廣種植棉花剛兩年,眼下這草市上的提花布款式之多,顏色之絢爛,還有這質量,都已經達到時下可歸類為上品的程度。

然這還是民間小家庭織造出來的。

“郎君可要購置一些?”攤主這時也笑著繼續問道。

“作價如何?”韓徹也問道。

攤主一聽,甚是高興的給韓徹逐一介紹了一遍價錢。

結果期盼著韓徹總能購置些的時候,卻見他又站了起來,呈現一副明顯不打算購買的樣子了。

攤主正暗自在心裏自認倒黴時,未曾想韓徹又掏出錢袋,塞了把銅錢給他。

“郎君都未購買我東西。”攤主一臉怔愣道。

“適才勞你辛苦介紹一番了。”韓徹就如此說道。

攤主所售賣的布匹質量其實都還是很不錯的,在作價上也是比較實惠的。奈何韓徹還有公務在身,自是不好這時候去購置布匹。

“我還有些事情,想與你打聽。”韓徹這時候又說道。

“郎君直問便是。”都已經收了一把銅錢,哪怕沒做成生意的攤主這會也很是高興。

韓徹一連串的提問就也開始了。

“松州今年的棉花作價是多少?”

“米價呢?”

“去年和前年的作價又分別是多少?”

直把攤主問得一頭霧水,因為他實在沒辦法想明白,韓徹好端端的布匹不買,卻在這裏花錢詢問這些東西作甚。

不過想不明白歸想不明白,這些全都是松州百姓皆知的事情,攤主也就都逐一清楚回答了韓徹。

這些年沒有戰爭,之前的兩個黨派之爭雖然激烈,但主要影響的還是朝堂。

“棉花去年作價貴著呢!今年種植得多了,價錢就便宜了一些。”

“米價去年前年作價便宜,不過年初調撥了好些稻谷去京城,今年咱們松州水稻的產量又不好,價錢就貴了不少!”

“唉,好在今年棉花種植得多……”

松州不少百姓雖是已經形成了以紡織業為主業,但在運河附近也就是靠東的這些區域,因著土地肥沃,地勢平坦又有足夠的水源灌溉,就也是主要的糧食生產區。

但一般情況下,朝廷為了節省運輸上的耗資,秉持著就近調撥的原則,很少會從松州這裏來調撥糧食。從松州征繳至京城的,都是運輸時能更為輕省,還能做實物貨幣去使用的各類精品布帛。

年初調撥那一出,說到底還是京城和北直隸一些區域加起來的缺糧口子太大。預估裏面原本該存儲豐盛的一些產糧大區,糧食儲備量又出現不足。

“大人,我去給你研磨。”

待到逛完草市,一回到驛站裏的韓老三就連忙跑去把書箱裏的筆墨紙硯,逐一擺放了到書桌上。接著他又跑去找來了清水,快速替韓徹將墨汁研磨好。

“阿三,倒也不用這麽著急。”韓徹忍不住笑道。

“還是早些記上的好,免得萬一不小心就忘了。”韓老三就說道。

各地的常平倉雖然都是由地方官員全權掌控,賬冊上的各類明細,也都是由他們去填寫登記。朝廷中/央/政/府因為距離太遠,和交通上的限制,過去也確實未能對這方面做到掌控和了解。

但別忘了,還有這千千萬萬的百姓在。

這些時日以來,韓徹之後每到一個地方巡查前,就會先單獨帶著韓老三去尋當地的一些百姓做簡單的詢問。

雖說韓徹以這樣的方式,從百姓口中所詢問到的物價,肯定是沒辦法做到絕對的精準。可韓徹本來要的也不是毫無差距的精準數字,他只需一個大概值便可。

糧食作價原本也不可能做到,整個府州那麽大的地方全都一致,一年到頭還都沒有任何的波動。

現如今這些數據,韓徹也都只是默默的先登記起來。之前在各地整個巡查過程中,韓徹不僅未做出任何舉措,更是連意見都未作過一次發表。

真就只是做到了巡查裏的查看。

對於韓徹的這次巡查,各地方之間的消息會不會互通,他不知道。不過因著韓徹什麽舉措都沒有做,從這一路的地方官員的表現來看,應該是都還沒注意到他的這些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