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賦稅

雖全縣農戶都在加緊趕制藕粉,但因著《芙蕖救親》在全國各地的火爆傳播,便遠遠趕不上這些聞名而來商客們的需求。

集市上各草棚攤位,每家每日上新的量皆不同。有些大商戶包圓一個攤位的還不夠,與對方快速進行交易,簽訂了買賣契書後,藕粉也不拿,便火速趕往下一個攤位。

安南縣對集市這片地區的售賣監管嚴格,還在集市入口大門處樹立了規範準則和購買引導的告示。只需有這契書在,外來商戶便不需再擔憂已購得的藕粉出現意外。

隨著縣城迎來越來越多的外地客流,城中的客舍也迎來了銷售旺季。房屋連連出現客滿等情況後,韓徹之前查封的一些客舍還有宅子,便被他們租佃了去。

如那陳三郎,便有租佃到兩家客舍,六間宅子。客舍簡單打掃一下,補置一些東西便能直接營業。宅子去年被韓徹用來招待購置沉水香商戶時,也已經做過一番修整。正屋沒動,是給商隊裏面的領頭者,會對入住條件講究的人住的。東面,西面和南面的廂房統一做成了大通鋪,給商隊其他人住。

像陳三郎租佃到的這六間宅子,也是直接拿來接待一整個商隊用。

吃食這一塊,入住宅子的商隊若有需求,可提前與陳家客舍那邊預定。到點,客舍會有人送來。也可選擇自己去客舍或者城內其他食鋪食用,或是購置食材回來,自己安排人在宅子裏做飯。

這些客舍和宅子,因著是韓徹查抄得來的。衙門一律以一個極為便宜的價錢租佃給的城內商戶。當然,韓徹也做了強制規定,商戶在經營時一律不得因近期客流大增而暴漲房租。

另外在吃食等營生上,韓徹也控制住漲價。

凡事得看長遠,安南這麽一個偏僻小地方,韓徹好不容易引來了客流,可不希望被城內商戶們為著眼前這一時的利益而影響。

對於外地客來講,安南縣城內極其便宜的物價,讓他們能住得安心。如一些北地來的商戶們便不那麽急著趕回。他們往來一趟甚為辛苦,在安南這裏多待上幾日也花費不了幾個銀錢,然後他們上午可去集市上搶購藕粉,下午便去勾欄一邊愜意的聽書,一邊食用些南方獨有的鮮果,滋味甚美。

縣城客流多,每日的吃食需求量也大。往年安南縣農戶們地裏的瓜果鮮蔬和家禽蛋類都只是自家食用的,今年跟著藕粉一起運輸到縣城,或售賣給縣城內食鋪,或擺在草棚攤位上售賣,銷量都還算不錯。

其中劉家村因靠海,除生蠔禁捕撈外,其他海鮮每日更是供不應求,村民們皆因此掙得不少銀錢。

在這般忙碌下,面對五月要征繳的棉麻等賦稅,有些鄉鎮的村民們竟然主動詢問,若置換成銀錢,需得繳納多少。

這在以往,是絕無可能的。

說來古代農民是真辛苦,農業技術落後,地裏畝產量跟不上,他們為了生存便只能多種地。可這地種多了,相對應的賦稅便也高。

賦稅高還不算,還得面臨地方官玩“折變”為難。

須知朝廷每年都會對各州按上中下不同等級,給來年的賦稅做一個預算,各州再分配至轄下各縣。

安南縣人口過於稀少,正常情況下,每年都是完不成府州給的賦稅預算。

為了避免府州那邊的責罰,也為了能從中貪得銀錢,郭楊二人便對安南百姓,玩起了“折變”把戲。

安南氣候溫暖濕潤,全年雨水充足,是最適宜栽種水稻的。朝廷在糧食征繳這一塊,也是因地制宜。如北方征繳小麥多,南方征繳稻谷多。

可是當初的郭楊二人卻在明知百姓皆栽種水稻,對他們征繳小麥。沒種小麥啊?那就去賣家裏的水稻啊!把水稻賣掉,再拿賣了水稻的銀錢去買小麥。

可這麽一來,水稻價錢被他們聯合縣城的商戶壓得極低。而小麥的價錢,又被他們擡得極高。這麽一來一去,百姓便自然而然遭受了一輪剝削。

便是百姓來年改種小麥,他們又換法子。反正就是種小麥的讓交稻谷,種稻谷的讓交小麥。要是兩者都種植,那就改交大豆。

作為最底層的百姓,面對這種剝削,又是毫無還擊能力。只能官府怎麽要求,他們便如案板上的魚肉,任其肆意宰割。

對府州這邊,郭楊二人又以折現銀錢繳付。這對於稅務官來講,又是他們最喜歡的征繳方式。自然,便對他們還給予了誇贊。

於是用“折變”這一招,這十幾年來可謂是喂飽了郭楊在內的一幹衙門人,以及縣城內的許多商戶。

這便也是安南山間土著們,寧可窩在森山老林裏躲避官府,也堅決不下山的原因之一。

苛政猛於虎的情況下,山間的那點濕瘴對人身體的損害,和缺田少地等情況,於他們而言便不算是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