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縱容與送葬(第2/3頁)

不過,性格一定程度上還是會影響這種人的選擇,就像當初淮陰侯身邊有無數人鼓動他三分天下,但他最後還是放棄,轉而支持高祖,很大程度上便是他認知中還是當自己是‘士’,而非‘侯’。

而韓盈比淮陰侯更好一些,她的能力沒有那麽高,可惜能力是個變數,它可以通過經歷各種事去提升,而現在對韓盈正是個機會,不過,她性格讓很難完全去補全自己的能力,也做不到將自己的能力最大化變現成權力,這對劉徹來說,可真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她愛民的本性,要繼續保持,甚至可以多加縱容……

“去傳丞相。”

思量過後的劉徹,決心要為韓盈治理水患上提供更多的幫助。

而劉徹準備再加大力度調動各路資源的時候,韓盈正在安葬師父。

她的心情很不好。

西漢講究視死如視生,厚葬之風興盛,這種根深蒂固的風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韓盈當初推行的草紙制品,多是家貧的農人接受,有錢權的人家,還是以大量的財物陪葬以彰顯實力,就算是有極大盜掘風險,那也是後人沒實力看守,丟的是後人臉面,但絕對不可以不厚葬。

韓盈如今不是沒有厚葬的能力和看守的實力,但她更清楚後者並不受她控制,封建王朝下,大起大落往往只是皇帝的一念之間,她根本不敢保證,待她失勢或者意外死亡後,師父大量陪葬金銀的墳墓還能保證完好。

被挖開的墳墓,屍骨很難不受到侮辱。

即便師父在墳墓中最後還逃脫不了腐爛成灰,只剩下骨頭的未來,但韓盈還是無法接受有賊子進入其中偷竊辱屍,為了避免這點,那更好的辦法,還是薄葬。

可這和如今的觀念極為不符,梁奉、周魚都過來勸她,齊樞知道後更是生氣來說她為徒無德,待知道她的想法後,又放緩態度勸她不要如此行事,她總不能讓師父走的這般寒酸,還說如果是出於這樣的擔心,那他可以讓他的兒孫也負責尚傅墳墓的祭典,總之,就是不能薄葬。

就連養病的郡守梁度聽到此事之後,也專門給韓盈多劃了兩倍的賻錢,用作安葬尚傅,並提點她葬禮不是給死人辦的,而是給活人看的,她不能一意孤行。

這些勸告作用其實並不大,直至衛青用袁盎的例子來勸她,這才讓韓盈改變了主意。

袁盎是文帝時期的名臣,他薄葬薄到了極致,只有一把銅鏡伴身,結果還是被廣川王劉去給挖掘,厚葬,完全薄葬,依靠不知道什麽時候死絕的後人,都不能完全保證屍身能在地下長眠,而活人又需要足夠宏大的葬禮來完成一場精神與身份的雙重認同,同時進行社交活動,為了兼顧這幾點,韓盈想了個折中的辦法。

陪葬還是要薄,但錢不能省,這些錢要在墓地處建一座祠廟,雕其像,立石碑,刻功績,由周邊百姓供奉。

這樣的主意說出後,原本阻攔的眾人便有些發懵,祠廟建起來耗費不少,也能彌補些許陪葬的寒酸,只是想要周邊百姓自發供奉,那便不是簡單的事情,不是非自家先祖還要去拜的,那是陰神,而一生都平淡無奇的尚傅,功勞根本大不到這種地步,非這樣做,等廟建好了,沒有百姓過來,那豈不是自取其辱了?

對此,韓盈表示只要她繼續做下去,那尚傅做為她的師父,肯定會有人持續祭拜,若是還不放心,可以將師父這些年書寫的書籍放入其中,並將醫經·啟蒙卷課程石碑,供周圍人識字,也可以在廟中借閱、抄寫。

這樣的葬法,對於有土地和爵位傳承諸侯列侯們來說,依舊算不上多好,但對於齊樞這些除了世俗,還追求名聲的文人來說,已經算得上豪華葬禮,雖然有些別致,但完全在接受範圍內,甚至可以拿來吹捧。

而這點,也成了韓盈心情不好的來源。

西漢書籍價格昂貴,甚至可以說有價無市,不少貧寒乃至求書不得的學者聽聞她的決定之後,紛紛稱贊她的仁德,而韓盈和梁度這些時日殺了不少豪強,剩下的人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帶著大筆財物和圖書過來送賻,希望通過這來拉近與她的關系,防止自己莫名死掉。

兼具大型社交功能的葬禮,本來就有這樣的作用,而大肆屠戮之後,也的確應該向他們釋放善意,安撫這些順從之人,這使得韓盈不得不打起精神和這些人交際,本來她人就難受,結果還得強行上崗社交,那心情能好就怪了。

好在,如今韓盈終於熬到最後的送葬環節了。

樂師吹奏喪曲,牛車拉著棺木,韓盈穿著喪服在前方引路,後方還跟著無數過來送行的豪族和官吏,這些人換上了素服,但華貴的絲綢服和佩戴的玉佩、寶劍亦或者是各色頭冠,以及乘坐的牛車都讓看到的路人清楚,這些人身份有多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