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如何施救

韓盈這些天還在絞盡腦汁的思索,如何才能解決黃河水患。

她身份低,事情又大,即便心裏想救這數百萬的民眾,真到要給個解決辦法的時候,人便開始發懵,一時間根本找不到破局的點在哪兒。

黃河決堤,漢武帝不是一點兒都沒管——發十萬人堵河堤是記載在史書上的,沒記載的減免賦稅、開官倉放糧恐怕也不是沒有,真正的問題,是誰都沒想到這次決堤會這麽嚴重。

漢文帝的時候,黃河也在酸棗縣和白馬縣兩度決堤,當年能給堵上了,怎麽可能這次就修不好?不堵過怎麽知道!

站在韓盈的角度,這是就是巨大的浪費,一個極為錯誤的決策,但她知道歷史的結果才能這麽評判,不知道的漢朝君臣這麽做其實完全沒有問題,甚至說,哪朝哪代不都是摸索著來救災,用人命堆經驗啊。

在這個時代重新研究中醫的韓盈,實在是太明白這點了。

偏偏站在她的角度,她是不想讓這民力和糧食全部白白損耗掉的,畢竟國家的賦稅就那麽多,今年的賦稅消耗掉,明年再遇到更要緊的事,自然便顧不得堵堤口,甚至說,就算是漢武帝不打匈奴,也不提周遭逮著一次機會就過來打一回的四夷,光連著不斷的旱災和飛蝗就夠讓他有心無力了!

只是即便韓盈能夠確定未來發展走向,真讓她去勸阻漢武帝的時候,她又拿不出能夠放在台面上說,又極為合理,且能夠說服對方的理由和證據的。

不能說服漢武帝改變決策,那還談什麽救災?可說服對方的理由她又沒辦法說出來……這完全是個死循環。

糟糕的是,黃河決堤必須得解決,解決不了水患還是要持續二十年,同時間擺在韓盈面前的,還有十幾個郡民眾的生計問題,水災不比旱災,後者是軟刀子割肉,還能給人喘息的空間,甚至一些田地位置好,存糧多的大戶還能在原地熬個幾年,水災是不分貧富全給淹了不說,還又急又猛,這才多久,外界就已經到了人自賣自身的地步。

面對這樣的局勢,韓盈急的是團團轉,想解諸郡的困境,那就得從別處調糧,統籌安排,最好是有兵力護送,這才能保證糧食能夠送到百姓手裏,人還好說,無能為力的是糧,每年的收成就那些,沒有就是沒有,除非是神仙再世,否則別想多出分毫,偏偏糧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她必須得‘無中生糧’!

這一刻,韓盈恨極了自己的空間裏沒有土豆紅薯。

只是這時候,恨也沒什麽用了。

旁的靠不住,目標還是得放在向漢武帝要糧上,韓盈想寫一篇諸郡受災慘狀的奏書,只是還未落筆就被否定了,歷史上它郡的郡守縣令,保管比她寫的還慘,他們都勸不動,自己這奏書絕對是沒有半點屁用。

否定這條,韓盈又打算用江、淮兩地的重要性來勸漢武帝加大救治力度,寫了一半又被她給放棄了,如今天下共有六十八郡,這次受災接近五分之一,還是中原腹地,長安的那些大臣又不是蠢蛋,怎麽可能不知道重要性勸諫漢武帝?可最後還是沒有用處。

將自己關在房間裏,韓盈看著自己整理過這段時間的歷史記載,頭痛欲裂。

三年之後衛青就開始反攻匈奴,接下來兩度率領十萬騎兵出擊匈奴,其背後供給軍需正式士兵和民夫能有百萬之數,消耗的糧食更是天文數字,而黃河決堤的口子,也在戰爭結束,漢武帝下定決心後沒用多長時間便堵上了,漢國不是國力用盡,只是漢武帝不願意全拿給江淮諸郡而已!

征戰四方才是他的目標,其它的一切,都要往排。

皇帝嘛,什麽時候都會有苦一苦百姓的心態,反正苦頭不會落到他頭上,哪怕是韓盈,頂多也就是私底下罵幾句,最後還是得哄著,順著他的意願去想辦法,而以漢武帝的功利性,沒見到兔子前,他是不會撒鷹的。

要有一個能用、省錢、快速,同時有助於他繼續戰爭的救災方案啊。

韓盈拿著後世與現在的地圖互相參考,從空間和記憶,以及自己這些年的經驗中尋找一切能夠拿來解決的辦法來寫這份方案,寫的整個人都快瘋了。

實話說,韓盈不瘋才怪。

十幾個郡的救災方案,正常情況下,這是丞相太尉皇帝乃至一眾頂級智囊商議的,屬於國家最高級別的調動,而韓盈現如今撐死不過是一個縣令,人的數量和問題同時正比例增長的,兩者的難度根本不是一個量級,她沒有經驗又沒有具體數據,上哪兒寫這份救災方案?

所以韓盈仍舊是沒寫出來,好在,在想怎麽寫它的時候,她逐漸理清思路,有了怎麽解決水災的頭緒。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威逼利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