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番外七(第2/3頁)

常看大江衛視的觀眾們發現,這部《王朝余暉》讓他們打心眼裏感到憤怒。

或許是因為這部劇被拍得太過真實——林濟所寫的劇本不全是史書上的內容,也有他自己的擴寫。

譬如,對百姓交糧這一段,史書上只有寥寥幾個字,林濟卻擴寫到了某個具體的百姓,寫他賣兒鬻女,寫他明明勞作一年,到了冬日,家中卻無米下鍋,沒錢整修屋子讓子女有處遮風避雨的地方,連給孩子添件衣裳的錢都沒有。

可就在距離村莊不遠處的縣衙裏,官員們卻吃著滿桌豐盛的菜肴,因為日日過著這樣的生活,他們甚至覺得厭煩,有時候一桌子菜擺著,他們卻不願意動筷,只喝兩口酒便結束了。

百姓們的申訴他們瞧不見,百姓的苦和恨他們瞧不見,在大梁末期,有這樣遭遇的百姓不是一戶兩戶,而是千戶萬戶,這樣的帝王,這樣的王朝,如何能得到擁護?

這些片段寫得細,演員的拍攝也很細膩,所以觀眾在看劇時,很輕易地便感同身受了。

“啊啊啊啊,我現在就希望大梁趕緊滅亡啊,氣死我了,狗皇帝居然還想投降,又讓狗皇帝多活了幾天。”

“無語了……什麽余暉,這種王朝有個毛線的余暉,趕緊死吧。”

“我只能說,小林你很成功,你居然又氣到我了啊啊啊啊!”

《王朝余暉》剛播出時,收視率在2.5%——這是大江衛視最近兩年的劇集剛播出時的平均收視。

一般情況下,劇集的收視率會逐漸漲到3%,再到3.5%,大結局時收視率到4%——這是在劇集質量不錯、同期也沒有特別厲害的競爭對手的情況下。

一旦星洲衛視或者青藍衛視出了爆劇,大江衛視的4%就未必能保證了,星洲衛視和青藍衛視會分走一大批觀眾。

《王朝余暉》加了林濟的名字,但鑒於最近幾年的歷史劇成績一直一般,在章力純的預期中,《王朝余暉》收視率應該能夠超越4%,卻未必能夠超越5%。

可卻沒想。《王朝余暉》播出了不過三分之一,收視率已經超過了4%。

“這就是小林的恐怖之處嗎?”

“不管怎麽說,大江衛視和小林的這次合作已經成功了,最近幾年,歷史劇這個題材上,沒有哪部劇的走勢好過《王朝余暉》吧?”

“不瞞大家說,我看這部劇等的就是結局,我要梁帝死。”

“+1,他不死我難解心頭之恨。”

“現在想想,我幸虧沒生活在他那個年代,如果遇上這種皇帝,誰想過好日子都過不了吧?”

“只能說大梁朝氣數已盡,不然那麽多孩子呢,怎麽就偏偏選了這個玩意當皇帝?”

“+1,一切偶然都有其必然。”

“有些劇情我都不敢看,太慘了,雖然那是很久之前的故事,在歷史書上,普通百姓的遭遇只有寥寥幾筆,因為沒有人給他們寫起居注,沒有人給他們寫傳記,他們的哭喊,他們的苦痛,根本沒有人會在意。”

“+1,不管是史書還是這些講歷史的劇集,最愛強調的都是帝王的昏聵,強調賢明臣子因此為奸人所害,可這些賢臣被害死被彈劾,有同僚為他們申冤,有史書為他們正名,百姓不過是其中一粒微小的塵埃罷了,不然怎麽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呢。”

“這也是《王朝余暉》吸引我的點,視角不止集中於高高在上的朝堂,也集中在百姓身上,但——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梁帝什麽時候死?”

“+1,賢臣被奸臣所害的時候我很共情,但是看著劇裏老百姓的遭遇,我心裏更難受。”

《王朝余暉》播出期間,作為一部歷史正劇,它的討論度卻遙遙領先。

不管是林濟將史書上的故事以劇本的形式展現出來,還是梁朝末期的君臣百態,都是觀眾們討論的熱點。

大江衛視之前播出的歷史劇,雖然尊重史實,可細節的描摹不夠,給觀眾一種端著的感覺,而《王朝余暉》則將帝王、奸臣所作之惡具象化了,這些人有多壞,在朝堂可以看見,在民間也可以看見,觀眾們的感觸便更直接。

華泰和楚天舟都給林濟發信息,主要表達他們雖然是青藍衛視和星洲衛視的總監,卻還是不自覺間被《王朝余暉》吸引住了。

畢竟華泰和楚天舟年紀都不小了,青藍衛視主推的偶像劇和狗血劇雖然利潤頗豐,華泰平時也會看,可他個人其實更偏愛有深度一點的劇集。

畢竟他早就過了看談情說愛的年紀。

《王朝余暉》雖然是正劇,卻並不沉悶,相反,劇裏的一些描寫很容易讓人共情,不管是對帝王的憤恨,還是對百姓的同情。

對於一部劇集而言,讓觀眾共情無疑是最重要的——觀眾無法感受一部劇表達的情感,又如何被劇集的內容所吸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