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後續

林濟上了不少劇, 從短劇《戰神返鄉》開始,不管他寫了什麽,總有專家同行對他指指點點。

到上一部《殺機畢露》為止, 盡管他已經是電視劇圈的頭部編劇, 林濟依然能收到不少質疑。

劇情挑不出毛病, 就從價值觀上挑, 比如第一個案子, 兇手施嘉煬是警探,觀眾們覺得“警探=兇手”這個設定很獨特, 但在專家口中, 這是破壞警探形象, 影響青少年價值觀。

林濟:“……”

都是他的罪過。

別說廢話了,他背就是了。

因而,對《逃生遊戲》的批判屬於雖遲但到,林濟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

不過這次批判《逃生遊戲》倒不是《劇作家》那群主編編委們,而是文藝片導演費一葦。

對方在文藝片領域頗有建樹, 尤其擅長駕馭鏡頭, 但遺憾的是,對方的作品也有文藝片的通病——叫好不叫座。

簡單來說, 就是沒人看。

因為叫好不叫座這種說法本質上還是有一定觀影群體的,不然想叫好都叫不了, 而費一葦電影的觀眾卻少得可憐, 如果說《逃生遊戲》主打血腥暴力的話,費一葦的作品主打的就是時尚前衛。

總結:用觀眾看不懂的鏡頭語言講述觀眾看不懂的故事。

“emmm……他是不是看《逃生遊戲》票房太眼紅了?”

“《逃生遊戲》6000萬投資到現在掙了15億, 這位大佬據我所知沒拍過6000萬成本的電影, 他倒是用600萬成本拍出過60萬票房。”

“啊這……也算是一種天賦吧?”

“關鍵在於,《逃生遊戲》沒給未成年人進電影院啊, 人家預告片裏就帶了血腥鏡頭,提出這個毛病是不是有病?”

“……林濟沒說這是部科普教育片吧?”

林濟的回應相當直接,費一葦洋洋灑灑寫了一大段,他卻只有一個字:【哦。】

“小林累了。”

“笑死,林濟這是連架都懶得吵了嗎?”

“濟啊,你的戰鬥力呢?”

“這也不怪我們濟,要我們濟怎麽回應?都沒有青少年觀眾了,還得背上影響青少年價值觀這口鍋,我們濟冤哪。”

“??才發現《逃生遊戲》不是全年齡段電影,這個成績真的很牛了。”

“我去,牛!!”

費一葦顯然對林濟的回應不太滿意,隔天又寫了第二篇批判文,這次不指著青少年價值觀說事了,開始強調《逃生遊戲》缺少藝術內涵。

林濟:“……”

如果殺人藝術屬於藝術的一種的話,那麽《逃生遊戲》應該勉強算有。

……

費一葦的批判並未影響《逃生遊戲》票房突飛猛進,甚至因為他和林濟的名字在熱搜上掛了一整天,《逃生遊戲》的關注度更高了。

電影上映半個月,票房成績直逼20億,在整個4月上映的新片中,《逃生遊戲》的上升勢頭和續航能力均排名第一。

甚至不知不覺中,它成為了非春節档上映影片中的票房第一。

專業人士分析近幾個月的新片時,幾部投資過億的票房大片在上映前皆備受期待,被認為可以打破當月紀錄,可以帶動某個冷門档期的票房。

但誰都沒有預料到,完成這項任務的電影居然是《逃生遊戲》。

幾位票房大V給出了真實數據——《逃生遊戲》上映後,票房大盤確實被帶動了。

《逃生遊戲》的火爆讓更多觀眾選擇電影作為自身這一階段娛樂的方式。

出現一部爆片的話,只要其他電影的質量能扛住,它們也能從中獲益。

業內對於《逃生遊戲》的討論逐漸從票房集中到了對劇情的分析。

“《逃生遊戲》票房之所以大爆,劇情因素占了80%,觀眾已經厭倦了那種看到開頭就能猜到結尾的電影,也厭惡了特效至上劇情單薄的電影,《逃生遊戲》的新奇之處在於,它設置了對觀眾而言全然陌生的關卡,制造出的視覺效果也是最純粹的——在一瞬間令人腎上腺素極限飆升。”

“費一葦導演批評《逃生遊戲》,認為這部電影過於直白,缺乏藝術深度,但我認為,電影工作者們不妨先思考一下,觀眾究竟想看什麽樣的電影?”

“或許從最開始,觀眾們並未期待從一部電影中看到深度,只要講一個透徹明白的故事就行。”

“電影人的目光應當聚焦自己的作品,關注觀眾,學習其他作品的長處,而不是緊盯其他作品的劣勢。”

對於電影圈而言,《逃生遊戲》是一個全新的題材,雖說它和恐怖片、懸疑片以及動作片有相似之處,但它提取了這些題材的特色用於己身,反而讓觀眾體會到了新奇。

林濟粉絲的關注點則在於——林濟到底靠這部電影賺到了多少錢?

到5月份時,《逃生遊戲》的票房已經達到了30億,和6000多萬的成本比起來,這樣的成績足以令整個電影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