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第2/3頁)

林霄函:“繼續。”

初夏:“第二個是父母的角度,在城裏,孩子到了年齡要上學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像喝水吃飯一樣正常。就算家裏條件不好,父母也會想辦法省出錢來給孩子去上學。但鄉下不一樣,鄉下每個家庭都生很多孩子,孩子對於他們來說是勞力,四五歲就得為家裏幹活了。他們大部分家裏都很窮,生孩子大多是為了多生一個能下地幹活的人,而不是為了讓孩子有出息。讀書這種花錢又沒好處的事,對於他們來說不在考慮範圍內。建國前鄉下窮人都是沒書讀的,建國後倒是掃盲開辦了學校,但上學的人肯定也不多,而且後來鬧革命又把學校都關了。這麽折騰下來,大家現在自然都不想再上學了。當然也有繼續上的,但總共加起來也沒幾個。”

林霄函轉頭看一下初夏,“有道理,有思考。”

初夏沖他笑一下,“我腦子裏現在也不全是情情愛愛那些事情了。”

林霄函當然是看出來了。

她要是還像之前那樣拎不清,傻得不透氣,他不可能會叫她一起。

初夏剛才說了那麽多,全部都有理有據,所以林霄函也樂意跟她繼續討論商量。

兩人討論完了現實情況,又商量了一下招生對策。

其實沒什麽特別有效的好對策,只能找到人耐心地勸,盡最大可能改變他們的想法和觀念,讓他們知道讀書的好處。

簡單商量了一下,初夏和林霄函先去找村裏的適齡兒童。

這些孩子不上學,年齡小也不能上工,自然就結群散落在村裏各處。

他們都是大的帶小的,結群在外面,一邊玩兒一邊到處打豬草、撿柴火,或者拾大糞。除此之外,也有放豬和放羊的。

打來的豬草和撿的柴火大糞,可以用在自己家裏,也可以交給生產隊。交給生產隊的話,可以記一些小工分在自己家頭上。

放豬放羊也是如此。

如果放的是生產隊的豬和羊,也能掙到工分。

初夏和林霄函先在村裏的一條小河邊找到了一群小孩。

十來個小孩,大的看起來有八歲九歲,最小的看起來只有三四歲。

他們一起在河邊玩泥巴,頭上都戴著用柳條編的草帽。

男孩子比賽摔泥巴,捏坦克捏茅草房,女孩子則用泥巴捏紮小辮兒的泥娃娃,玩得手上身上甚至臉上,全都是泥巴。

初夏和林霄函走過去跟他們打招呼。

女孩子們看到他們都笑得羞澀,不好意思搭腔。

有兩個男孩比較皮,看著他們問:“你們也要跟我們一起玩嗎?”

初夏笑笑說:“我們不是來玩兒的。”

林霄函又問他們:“早上梁隊長在喇叭裏說咱們大隊的小學從今年起要重新開辦起來,大家都可以去上學了,你們都聽到沒?”

怕自己說話大家不能全聽懂,有耽誤事的可能,他當時特意跟梁有田捋了一下招生公告,讓梁有田來說的。

十來個孩子聲音有大有小,回答道:“聽到了。”

初夏又接著問:“那你們怎麽都沒去學校報名啊?”

孩子們給出的答案自然跟初夏說的一樣。

那兩個像皮猴一樣的小男孩說:“誰想上學啊?我們又不傻。”

上學能有在這玩泥巴有意思?

上學要學習要被管教,還得挨老師打手心呢。

林霄函看著他們說:“不上學才傻呢,讀書識字能讓人變聰明,也能長很多見識懂很多道理,這樣才能不被忽悠不被欺負。”

小男孩舉起拳頭來,“我有這個,沒人敢欺負我。”

其他小孩都跟著笑起來,有個小孩說:“他打架很厲害的……”

初夏和林霄函跟他們聊了半個小時,沒得到一句正面反饋。

他們又找了另外兩群小孩,結果也都是一樣的。

找完三撥小孩,初夏和林霄函又去找大人。

他們當然沒去打擾那些上工的人,仍是在村裏轉悠,找那些個因為身體不好或者年齡太大不能去上工的人。

自然也不找那些只能癱靠在墻角曬太陽的。

找的是那些聚在一塊兒扯家常,納鞋底做針線的,或者在地上畫個棋盤,拿石子兒下棋對弈的。

而找了兩撥這樣的人,得到的話也是一樣的。

他們都擺擺手說:“我們不懂這些,你們去找別人問問去。”

話題都還沒展開呢,就被人給打發了。

雖然心裏早有準備,但還是難免有些泄氣。

夕陽的斜光裏,初夏和林霄函走在回知青點的路上。

初夏轉頭看他一眼說:“先回去吃晚飯,吃完再往各家家裏去?”

林霄函嗯一聲,“最終決定權還是在這些孩子的父母手裏。”

初夏想了想說:“這些人祖祖輩輩都是這樣過來的,思想和觀念很難靠一句話兩句話就改變,這工作比我們想象的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