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打開思路好賺錢(第6/7頁)

中年男人比劃了一個九十度的山。

“啊?那你們怎麽上下?”安夏不解。

少年回答:“爬藤梯。”

由於村長和安夏都在場,中年男人還是把少年放回家去了,安夏挺好奇這是一個什麽樣的村子,便開車帶著少年先去縣城買藥。反正也不知道是什麽病,感覺症狀相似的病,非處方藥都來一點。

然後開著車,把少年送到離他家最近的地方。

少年遙遙一指:“那邊就是我家。”

看起來不那麽遠的地方,有一個陡峭的懸崖,在懸崖上,仿佛有梯狀物,說是仿佛,因為看起來,它就是山自己隨便瞎長出來的,並非人工造物。

安夏想起分公司經理說的,除了鹽源,別的地方不要去,這裏的黑彝一向把漢人當肥羊,她就這麽目送少年,看他背著一個巨大的藥包,順著藤梯向上爬去。

“這得爬多久啊?”安夏感嘆。

旁邊開車的收購員回答:“大概五小時吧。每個月我都會在集子上收一回山貨,上回他們說要早上四點出發,然後十點多才能到集子上。

每次也背不了多少東西,就掙幾塊錢,錢也帶不走,轉手在集子上就買東西背回去了。”

“他們手上一點余錢都沒有?”

“沒得。真的不容易。”

“你去過他們村子嗎?”

“去過,房子都要塌了,還住。”收購員搖頭。

這些人住在山尖尖上的原因,往前追溯,也都是「先祖避亂」。只不過,他們這個桃花源,只能避兵禍,卻不養人。

他們活得特別糙,所以生活也就這麽糊弄過去。

吃東西:生水混玉米糊糊,山上打點野兔之類的東西,但不是人人都會打獵手藝。

睡覺:沒床沒被,穿著他們的傳統服飾「擦耳衣」往地上一倒,合衣而睡。

有追求的年輕人,比如那個少年會下山,給人幫工賺錢,老一輩就繼續留在山上,過著周而復始的生活。

安夏問:“那像他爸那樣,生病了怎麽辦?”

收購員:“治得好就活,治不好就等死。別說山尖尖,就算鹽源縣裏,都有人是沒錢治不得,活活痛死的。”

安夏震驚:“近幾年的事?”

“誒!”

安夏忽然想起在她的時代,有人真情實感地認為「現在早就時代不同了,全國的村子都有水泥路,家家有車」。

「消滅絕對貧困人口」這個口號,在網上被各種調侃,很多人說「我要被消滅了」。

而實際上,直到2023年,還有非常偏遠地方的人,字面意義上的「吃了上頓沒下頓」,這些人,是無法在網上發聲的。

不過扶貧是個大項目,是國家層面才能撬動的事情。比如像三峽移民那樣,給他們一個安置村。

收購員還在絮叨:“山尖尖上的風景好是好,就是太難爬了……”

“風景好?”

“誒!我覺得不比什麽黃山泰山差,還有好多彝族的東西。”

哦?有風景有人文?聽起來,很有希望讓它變成旅遊景點啊。

就是上下交通不便,要遊客爬五小時這麽危險的藤梯,那是不現實的。

安夏看著遠處的山體:“你說……有希望用卷揚機,給他們做個電梯嗎?”

現在做這個為時尚早,起碼得等到國家正式推行黃金周,這個偏遠地區的旅遊業才有可能發展起來,那是1999年的事了。

在鹽源轉了一圈,安夏與當地領導簽定了電商計劃。等蘋果大量上市的時候,紫金平台專門給他們留專欄,他們也要配合紫金平台做各種宣傳活動,包括穿著民族服飾摘蘋果、唱歌跳舞之類的。

安夏從鹽源轉成都,直接進京,去跟劉主任把合同給補簽了。

事情進行的很順利,簽完新的合同之後,劉主任說要跟安夏再單獨談談項目上的問題,要安夏晚上去他辦公室。

他對此做出解釋:“這段時間我白天比較忙,不斷的開會,只有晚上有時間。”

安夏以前供職的某大廠,確實如此,部門負責人約人面試時間是晚上八點半,半夜十二點給組員們開完會,主管們休息十分鐘,再接著開……

所謂996是福報,它真的是福報。

因為晚上九點下班都是很難得的好事。

可是……現在就已經卷成這樣了嗎?

安夏對此表示懷疑。

既然劉主任沒說要她一個人去,她就帶上陳嘉,既然是談項目,帶個人記錄很合理。

當然,如果劉主任指名要她一個人去,那她是絕對不會去的。

根據她閱片無數的經驗,但凡在劇情裏,有人指定另一個人去某某地方,那不是綁架交贖金,就是搞什麽別的非法交易,總之,絕對不會是好事。

安夏想起那天中午吃飯的時候,那位醉熏熏的領導對她說的話,讓她不要愛上劉主任,還有劉主任的最強嶽父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