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從前封口很慢,總有漏……(第6/8頁)

他舉報的動機跟安夏預測的一模一樣。

接著他就拿出一張光盤,安夏將光盤裏放在帶來的筆記本電腦裏,讀取後,發現裏面是一個名為「ENSOC」的文件夾。

點擊打開,裏面是許多照片,有兩份合作合同,一份合作合同是與ENSOC簽的流片和檢測合作協議,還有一份是與威宇公司走封裝的合同。

還有一份35080美金的到賬收據的復印件,一張由一個儀器進出口有限公司的計算機部件合作協議。

“這個進出口公司是用來換匯的。”他說。

按照國家的外匯管制條件,所有的外匯都應該走外管局的規範流程。

走這種進出口公司,顯然是不合規定的。

不過對於這種擁有重大突破科技成果的公司,很多規定都會變成「原則上不行」。

道理大家都懂,安夏對這份證據的興趣不是很大,她還見過更邪門的違規換匯,最後也不了了之。

她的目光停留在那兩份合同上,問道:“一個公司流片,一個公司封裝??這很不正常啊。”

所謂流片,就是把單晶矽柱體切割成很薄的片,布上金屬絲,再按照設計原理圖用光刻機刻,這個過程就叫「走流片」,大概可以理解為做菜。

封裝,大概可以理解為打包。

現在情況相當於,陳教授發明了一道菜,找A店的人炒了,然後把菜拿到B店去打包。

正常人當然是A店炒完A店打包,根本不需要來回折騰。

但是現在安夏要抓的是陳教授所謂的「新發明的菜」是不存在的。

如果陳教授就是喜歡B店,哪怕他承認B店是他親戚朋友的店,最多就是個給親戚朋友送好處,也不能證明芯片造假。

流片本身有標準化工藝,無法通過流片公司來判定他是不是造假,而在於原理設計圖的來源。

安夏看到流片合同上的簽署時間,又快速的心算了一下距離發布會的時間,驚訝地睜大眼睛:“113天?這麽厲害的嗎?”

“從理論值來說,可以做到,一台機器只專心處理中芯一號這麽一台機器,還是可以的。”

舉報人說,“但是外包公司怎麽可能一機一芯?而且經常出BUG,一般流片需要走三個版,不斷調試,拿第一版出來發布……呵……不會有人會這麽幹的。”

“他就是從摩托羅拉買了芯片,用郵政快遞。然後我親眼看到,他是怎麽把MOTO給磨掉的,他的手藝非常差……”

說到這裏,男人還撇了撇嘴,一臉的不屑:“最後雇傭了一個裝修公司的民工磨了兩天,這些都是我親眼看到的。後面的中芯一號幾個字是AMKOR公司印上去的。”

舉報人雖然拿出的材料並沒有他起先說的那麽多。

但是已經處處透露出中芯一號不同尋常之處。

“你說的這些,確實很驚人。”楊記者說,“在邏輯上我沒有發現任何問題,不過我還是需要核實確認之後,才能發稿。”

舉報人做了一個請的動作:“你可以隨意調查,我說的所有一切都是真的。”

安夏提出一個想法:“那中芯一號是怎麽通過專家組審核的,難道陳教授的能量有這麽大?”

安夏這一問,不只是八卦,或是尋找新聞價值,而是想要探探底。

看看這事的水到底有多深。

863計劃審核專家組成員裏有三位頂級大佬,一位是院士、首席科學家、一位是某所的名譽所長,三等功臣,國防系統的大拿,還有一位是為原子彈裝上心臟的神人。

如果陳教授居然可以拿捏住這三位神人,那楊記者的這篇報道……大概也是見不得天日。

或者發出之後,整個報社都沒了,全體成員直接禁止從事新聞行業也難說。

就算願意以身殉了公理正義,也得先給人一個心理準備。

楊記者顯然也明白安夏的意思,她看著舉報人,表面上裝得若無其事,微微咬緊的牙關還是出賣了她的心思。

舉報人想了想:“這個倒是沒有聽說。主要是……也沒必要啊。”

“那為什麽專家可以評審過?”

“因為他的代碼是從摩托羅拉偷來的。在評審之前,其實已經有不少人知道這件事了,他們相信他得到這些資料可以用。呵,誰知道……抄都不會抄,抄都沒抄完整,根本沒辦法用……你想幹什麽!”

這句話是對楊記者說的,楊記者想偷偷用錄音筆把他的話錄下來,但是被他發現了。

“不要錄音!”他又強調了一遍。

安夏的雙手一直放在筆記本的鍵盤上,並不斷敲擊,所以舉報人沒有說她什麽。

舉報人願意留給安夏和楊記者的只有那張光盤,他連電話都不願意留:“我的手機上有監聽裝置。”

“嚯,搞得跟水門事件似的。”安夏說。

舉報人望著窗外的車水馬龍,淡淡地說了一句:“如果能讓他跟尼克松一樣下台,我的心願就算滿足了。我知道我們國家一向是怎麽看待內部舉報人的,叛徒、內鬼,我不在乎,我就希望這場鬧劇在鬧到不可收拾的時候,趕緊結束,我不想坐牢!更不想被槍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