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桃花源記/谷中谷外(第4/4頁)

山谷中的每一個人,心裏都是憧憬,都有盼頭,陳家的圖紙出來了,許家的圖紙桑蘿也在和許家人溝通過後著手在畫,兩家做的家具款式兼顧著各家情況,和沈家的都不相同,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驚艷。

施家、盧家和周家也不用找桑蘿畫了,三家的圖看一看,基本上都能有個參照。

頁巖可以有,冒點風險托沈烈和陳大山帶他們走一趟遠路,就能運回來,但地台、墻壁和頂,除了許家這樣不差糧的、陳家和沈家這樣自己有想法有手藝的,周、施、盧三家都不敢想。

鄉下人重人情味,讓人幫著幹活,鄰裏相幫沒有誰會收工錢,但最起碼得好菜好飯招待上。

他們人口多,山洞大,真照那個標準做起來,不知要做多久,又沒有沈烈和陳大山打獵那本事,招待不起,所以周家、施家和盧家選擇的都是相對實在的只做床和櫃的方案,櫃子必定有一組是台階櫃,滿足孩子們的眼饞。

至於地台、壁和頂,這就省了。

……

陳家的工期還在進行中,之前撒下去的稻種已經長到該插秧定植的時候了。

當然,這活兒不用陳家和沈家人幹了,在谷裏閑著的,沒有木工手藝幫不上忙的,都主動攬了田地裏的活,就連魏清和這讀書人也沒落下。

轉眼時間進到了四月中旬,沈烈幾人還在給周家幫忙,周村正給自家排在了最後一家。

山谷裏這會兒已經有不少菜能吃了,各家不需要再出去找野菜,出谷的頻率也壓到了極低,除了沈烈和陳大山這樣藝高人膽大的,偶爾再加個盧二郎,沒事就要出去轉一圈打打獵,其他幾家跟著一起去挑夠了頁巖,已經幾乎不往外走了,真正開始適應避居谷內的生活。

這期間,沈烈趁夜裏不需要給別家打家具時,把自家的灶台和煙囪做了出來,和桑蘿商量著,在灶台處做了兩組置物架,能放不少壇壇罐罐不說,還圍出了一個窄長的灶房。

置物架後的擱板可以左右推拉,不做飯時打開,空氣流通,不至於讓儲物區太悶,做飯時擱板拉上,灶房就成了一個三面圍著的狀態,再把頂部一封,山洞和灶屋的門分開,做飯時把山洞門關上,油煙基本都能隔絕,不會往山洞裏去。

雖然用陶釜做飯食基本是蒸煮燉燒為主,但油煙能往山洞外散自然是最好的。

到這時洞口除了灶房占去的位置,洞口仍有兩米五六的寬度,為了盡可能保持光線和通透,除了灶屋和山洞有隔斷,門還是原先的簡易式,白天門板卸了,不占位置,光線和換氣完全不受影響。

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不需要往外跑,桑蘿的日子也漸漸閑適了起來。

沈烈和陳大山出山打獵時,沈安和一群孩子在谷內大樹下讀書,桑蘿看到這群孩子,不免想起沈烈心心念念的想識字。

沈烈很忙,但確實沒把這事撂下,大多數時候,就算忙到很晚也會讓沈安和沈寧背一背千字文,他自己跟著無聲的記,因沈安常把書往外帶,沈烈白日裏也忙,有時夜裏聽沈安背過書,趁著沈安睡了,他會翻出沈安那卷竹簡,一個字一個字對照著去認去記。

至於桑蘿做的毛筆,桌下的櫃子裏還有沈烈閑時打磨出來的幾片石片,這筆和石片卻一直是沈安和沈寧在用,甚至有時桑蘿也會練練字打發時間,倒是真正做出這些東西的沈烈,至今沒有機會提一次筆。

自沈烈回來之後,一直以來,他好像有忙不完的活,大多是為這個家,或者說是為了讓她們幾人過得更好更舒適些在忙,桑蘿看著遠處樹下那群孩子,面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沈烈忙完周家的事,應該就閑下來了吧?

筆墨都有,她是不是可以給沈烈也做一冊書?

想到這裏,也不忙別的了,到陳家山洞外挑挑揀揀選了幾段竹筒,趁著沈烈和陳大山外出還沒回,問陳有田借了鋸子,再用上家裏的彎刀,就在自家山洞口處動起手來,依著之前跟著陳有田一起做竹簡的記憶,準備自己給沈烈做一冊識字用的書簡。

雲谷之中一切都很美好,似乎自此開啟了桃花源記。

而雲谷之外,距前番又被強征過一次糧之後,已經過了兩個半月。

兩個半月吃糠咽菜,良善的人仍能良善,然骨子裏原就有劣根性存在的那一批人,已然被壓到崩潰邊緣,太平年月裏深藏偽飾的人性暗面開始蠢蠢掙動、蓄勢待發而不自知。

至此時,只缺一個引子,就能沖出樊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