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系統重磅升級智雲生命體(第2/3頁)

這樣的技術堪稱可怕。

首先就是人類存在的方式發生了變化。

思維上傳到服務器,就等於有了備份,肉身又有好幾個,怎麽浪都行。而且意識思維瞬息就能傳輸到位,這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真的永生了。

另一個方面就是人類的工作效率和思考速度可以大大的提升。想象一下,如果將思維多備份幾個,一下子就放進好幾個肉身當中,會是什麽後果?

先不說倫理道德的問題,一個頂尖的科學家跟自己的分身同時開展科研活動,那是什麽效率?五個愛因斯坦湊在一起,會產生什麽樣的火花?不過這件事暫時不能做,到了那時候,問題會很多。

軍事方面也是如此,一個頂尖的戰士,有了備份,即便不小心犧牲了,那麽就把意識傳導進新的肉身當中。

祖國,家人不再悲傷,也不用再花費巨大的代價重新培養一個超強的戰士。再說長遠一點,同時把思維放入許多備用的肉身當中,那麽在戰場上誰又能贏得了?

航天航空方面的應用同樣值得期待。宇航員是不容易培養的,有些時候甚至需要科學家上去。那麽就可以讓分身上太空,遇到什麽危險的事情都不用怕。即便發生火箭去火星探測都可以考慮。

這種探測可以變為單向航程,去了不用回來,免得還要考慮派飛船去接應。

《火星營救》只是電影,這玩意根本靠不住。

派飛船去接就一定安全了?當中就沒有隕石?就沒有強磁影響?

那智能雲生命體與現有的技術有什麽不同?看上去就是現有技術的一種組合而已,畢竟備份意識和制造新生命體現在長天科技都能做到了。

關鍵差別就在於要求不一樣。智能雲生命體的肉身需要特別定制,要保障大腦能承受瞬間導入的大量意識數據。

瞬間承載的上限取決於該項技術的等級,這是一個配套的科技,包括了意識和生命體改造的內容。

簡單來說就是意識要傳輸得更快,大腦也要接收得更快。目前來看,傳輸提升的難度不算特別大,無非就是增強帶寬,增大瞬間通過的數據量。

麻煩的是如何大腦的接收能力,人類的神經都是差不多那麽粗細的,“神經大條”在這項技術當中並不是一句罵人的話,反倒是種優質的條件。

方向有了,那就開幹吧,方法就是從基因層面下手,不斷篩選出神經大條的基因,這樣才能保證接收思維意識的時候腦子不被弄成白癡。就這樣,基因開始了循環反復的逆轉錄,只要達不到要求,統統從頭再來。

另一個辦法就是想辦法開發大腦的能力,讓人類的大腦可以瞬間處理更大的信息。而這一點算是輔助手段。但在實驗的前期,這個手段反而是主要手段。

必須通過藥物刺激,物理刺激甚至是手術手段來讓大腦更加的強健,直到最後能承受希意識的瞬間傳輸,再以此為基礎來確定基因選擇的最終結果。

兩件事情目前互不幹涉,但是最後肯定要交織在一起。

眼下還有一件事,那就是建立精準的模型,最大程度的模擬人類的大腦,然後再進行模擬的意識傳輸。這件事反倒不算特別難,虛擬世界已經能夠很準確的將人類的特性投射進來,已經實現了虛擬看病,這點事情還是能做到的。

經過不斷地調試和計算,長天科技找出了目前的差距。

“之前我們做過類似的實驗,朝著大腦導入意識,過程非常漫長,而且很是痛苦。如果都能像生物芯片就好了。我們其實可以提前給備份的生命體移植生物芯片,等需要用的時候,啟動那邊的生物芯片,這樣一來,另一邊的意識也能同時備份了。”

“你這個只是一種運用手段,根本就不算是技術的創新。現在還是說說差距吧,你直接點說。”

“是!根據模型測算,如果我們將意識傳輸過程延長到一個小時,那麽大腦就不會有損傷。我們備份雖然只需花費十分鐘,但那只是將80%的意識備份,完全備份的話也是差不多一個小時。所以,根據這個時間來推斷,傳輸也不能低於這個效率。”

“即便生物芯片來作為第二個大腦都不能提高傳輸效率嗎?”

“我們傳輸給生物芯片,生物芯片還是要傳輸給大腦的,如果沒有時間規定就好說,現在要求瞬時就很難。”

“明白了,一個小時,對吧?知道差距是多少就有努力方向了,各個項目組都做好自己的事情,下一個階段我們再碰面。”

學術碰頭會很快就結束,每個項目組都有自己的任務,藥物組調配藥水,物理手段組就得找找精準的外部刺激,手術組就得想想有什麽辦法通過手術來讓大腦的承載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