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救贖

◎他表達謝意的方式是以身相許◎

二十一世紀初, 周傑倫憑借他第一張專輯《JAY》出道即走紅,2002年《雙節棍》大爆,周傑倫從台灣火至大陸。

2004年, 高一,無數個下完課還未到晚自習時間的傍晚, 校園裏都循環播放著周傑倫那首火得一塌糊塗的《七裏香》。

那時候沒有一個女生會不喜歡周傑倫的歌。

鐘婧曾經和傅芮喬一起, 在那一年的元旦晚會上演唱過《七裏香》。

小學畢業就意味著從此失去過兒童節的機會, 元旦是屬於中學生的唯一節日。

元旦當天是放假的,所以班級慶祝都是提前,跨年夜, 把班上所有的桌子圍城一個長方形, 長方形裏面是舞台,外面是觀眾席。

尹迦丞不說話,坐在角落裏看完小品和舞蹈表演, 一直也沒在圍坐著的人裏看到鐘婧的身影, 原本已經打算先回家去了, 屁股剛從椅子上起來, 鐘婧清甜的聲音就響了起來。

比起她的臉,尹迦丞其實印象更深的是她的聲音。

從高一入學開始,尹迦丞曾經一度在班裏不發一言,因為孫慧芹提前和班主任打過招呼,所以他從不會被任課老師點名回答問題, 大概也是因為這個,所以鐘婧對那時候的他完全沒有印象。

雖然世紀初的滬城頒布了我國大陸首部地方性精神衛生法規, 但那一年國民對精神類的疾病還沒有一個普遍認知, 孫慧芹和尹康雖然也察覺到尹迦丞這幾年性格上的變化, 但始終不願將他歸類為一個“精神病人”, 言行舉止除了不愛說話其他都很正常,只當他是孤僻慣了,也不願去強迫他。

他沒有說過、不願意說的那些話,在心裏纏成無數個疙瘩,直到有一天,鐘婧在心理課上自告奮勇舉手報名去心理站給老師當小助理,她在講台上嘰裏呱啦說了快一節課心靈雞湯。

那是尹迦丞那麽多年以來,第一次見到一個人可以如此短的時間內說那麽多的話,她甚至比任何一門課的任課老師都要能說,而且一滴眼淚也沒有流,講述了自己從出生起就是一個“拖油瓶”的自我和解過程。

統計學調查表明,同齡的男性和女性相比,總是女性要更成熟一些。

而在那一年,十四歲的鐘婧,是尹迦丞心裏最初的榜樣。

尹迦丞從來不記得自己的親生父母,大概是因為分離的時候他還太小,並不記事,連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尚且都記不清,更何況是一段時間不見就在記憶中變模糊的人呢?

但和鐘婧不同的是,尹迦丞一直自以為他是一個被所有人都喜歡的好孩子。

從前在孤兒院的時候,尹迦丞並不算內向,小孩子懂什麽呢,總是依照本性去相處、玩耍,孫慧芹那會兒常去孤兒院做志願者,因為自己難以生育,一直想要收養一個乖巧的孩子。

但孤兒院裏大多數孩子年紀都已經不算小,也記事,怕養不熟。

尹迦丞當時孤兒院只待了三個多月,剛和小夥伴們熟悉起來,院裏的護工們甚至都還未琢磨透他的脾氣秉性,就受到了孫慧芹的另眼相待,很快辦理完收養手續,將他帶回了家。

可能是在孤兒院裏待的時間並不長,也可能是在去到孤兒院之前他在人販子那邊不好的記憶,尹迦丞自到尹家開始,就一直被當成親生孩子一樣對待,於是感恩的心理深種,久而久之就真把尹康和孫慧芹當成了親生父母。

整個小學時期,是尹迦丞最天真快樂的時光,那時候尹家的經濟條件雖然只是小康水平,但尹康和孫慧芹給予他能力之內最好的教育條件和衣食住行,孫慧芹每天給他輔導作業、尹康更是隨時隨地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

可以說,沒有那些年尹康和孫慧芹對他的悉心教養,尹迦丞不會成為現在的“行業先鋒”尹醫生。

這段故事,除了在那些通電話裏向十四歲的鐘婧講述過,再有知情的人,也就是陸聽南了。

所以陸聽南應該清楚,他和鐘婧要不要孩子、什麽時候要孩子,尹家的血脈也早就斷了。

尹康和孫慧芹希望尹迦丞可以結婚、有自己的家庭,當初不斷催促他相親,為人父母是希望兒子往後的人生有人陪伴,畢竟他單身時總是一心撲在工作上,廢寢忘食,有了家庭有了責任以後,他連同自己的身體也會愛惜一些,也能有個互相照顧的人。

他們是希望尹迦丞可以把日子過好,所以在知道這個人是鐘婧時格外滿意放心。

同行之間肯定比外行人要有默契一些,至於孫子不孫子的,他們有所期待但卻並不會橫加幹涉。

尹康和孫慧芹都不是那種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孩子痛苦之上的人。

和獨斷專行的梁老師並不是同一類父母。

哪怕不是親生父母,陸聽南也沒少在尹迦丞面前表達過對他的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