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2/3頁)

趙平娘看著灑脫不著調,其實很有長姐風範,處處操心。

崔舒若乖巧的像只小兔子,連連點頭,“知道啦,阿姐!”

“嗯,乖!”趙平娘小心翼翼的摸著崔舒若好不容易梳好的頭發,神情裏透著股擼崽的滿足。

兩姐妹笑笑鬧鬧,就該去給竇夫人請安了。

等到了竇夫人處,崔舒若和趙平娘的面前都擺了好幾盤點心,趙平娘跟前放的還有一甕牛乳。趙家祖上有鮮卑血統,所以全家都喜歡乳制品,而且不論男女都特別高大。

像趙平娘,崔舒若估計她都有一米七幾,站起來比自己高許多,喊趙平娘阿姐她一點也不虧心。

問安過後,竇夫人照例關心了她們幾句,譬如吃的怎麽樣,昨日出去有沒有瞧見喜歡的玩意?尤其是對崔舒若,竇夫人特意道:“瞧中什麽別吝惜錢財,國公府別的沒有,祖上經營下來,富庶二字倒還是談得上,女娘們想要的玩意可沒有買不起的。”

崔舒若自然是要先答謝,然後說一通的客氣話。什麽住的合適,吃的舒心,阿姐待她也好,總之處處都好,沒有半點不好的。

趙平娘到底是親生女兒,沒忍住咳嗽一聲,等到竇夫人看向她的時候,亟不可待的說,“阿娘,你且放寬心,有我帶著舒若妹妹呢,定不會讓她受委屈。

倒是我們昨日出去,瞧見有許多女子因為天災逃難到並州,流離失所,實在太過可憐。昨日我和舒若還親自救下三個女子,您是不知道那些惡霸有多可惡!”

竇夫人慢悠悠聽著,其間還飲了口熱茶湯,裏頭加了姜蒜,在晨起時最是暖肚子。

等到趙平娘說完,竇夫人才不緊不慢的放下茶碗,“此事昨日你們一回來我就知曉了,也不算什麽大事,府裏下人多,再收留兩三個女子也無甚事。你們有這份善心,便是你們的福報。”

聽竇夫人這麽說,就明白她還不曉得兩個人謀劃的大事。

趙平娘和崔舒若對視一眼,繼續壯著膽子道:“阿娘且聽我說完,我和舒若想著逃難的女子多,若是能把她們都救下來就好了。”

“嗯?”這話引起竇夫人的興致,“你們要怎麽救?”

“開繡坊!也可以尋個空置的莊園安置她們,浣衣也行!總之幫她們尋一個活計。”趙平娘如此說道。

但說著說著,她也稍顯底氣不足。

竇夫人嬌寵女兒,由著她當男兒養大,也沒拘著她在家中算賬管家,可即便如此,趙平娘也曉得想要安頓這麽多人的活計並不是件容易事。

果不其然,在趙平娘察覺不對的時候,竇夫人臉上的笑已漸漸淡了,反問道:“你可知逃難到並州的女子有多少?”

趙平娘被問到了,她也不過是有一腔勇氣,這時候被母親問的啞口無言。

崔舒若適時出聲,“臨近幾個州郡,不是天災便是人禍,難民數不勝數,有混進城的,也有源源不斷趕來並州,困囿於城外的。

此一樁,成了並州上下官吏的心腹大患。”

比起趙平娘的臨時起意,崔舒若的話顯見是深思熟慮過的,也讓竇夫人從逗弄孩子的心態變得鄭重許多,身子慢慢坐正,含笑道:“若兒言之有理,你可有解決之法?”

崔舒若站起身,神態皆嚴肅起來,“女兒的法子,同阿姐一般。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男子可落籍於並州,按人丁劃以荒地,令其耕種,女子可招為女工,織布紡衣。”

竇夫人卻搖搖頭,她臉上沒有責怪之色,但顯然是不贊同崔舒若說的話,“說來容易,你可知做起來有多難?單說招攬女工,那便得發出工錢,還要販賣出各州郡,否則堆積在庫房中,成了鼠蟻之食,豈不可惜?”

崔舒若斂眉低頭,遞上自己連夜畫出的圖。

“此事,女兒也想過。倘若我們織布比常人更快呢?

織布時遇上花紋復雜的圖案,常常需要幾人合力,因為越是復雜的圖案,便需要越多綜框,踩的躡越多,還容易出錯,費時費力。可女兒繪制出來的束綜提花機,只需兩人合力,一人手提拉花束綜,一人動作,便能輕易的織出圖案。

如此一來,耗費的時辰比尋常的織布機要快上許多,省了力,織布的成本也大大降低,還不容易出錯。”

竇夫人不同於趙平娘,她在娘家的時候,溫恭儉讓,織布繡衣樣樣在行,自然知曉崔舒若說的是什麽,若真的能成又有多麽重要。

她捧著崔舒若的圖紙,即便看不懂其中的構造,也能意識到這是多麽重要的一件事。竇夫人神色凝重,“你所言非虛?”

崔舒若斂眉福身,字字認真,“阿娘可遣工匠,一造便知真假。”

崔舒若的為人,竇夫人也算有幾分了解,她不是弄虛作假、異想天開之輩,轉眼間便信了七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