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和光而不汙(27)(第2/5頁)

事實證明也沒錯。宋玥娘被玉岫狠狠的說了一頓,“我實話跟你說了吧,阿綰現在正忙著你孫家姐姐的身體。人命關天的事情,你要是敢給我攪和了,你信不信我扒了你的皮?”

宋玥娘也不知道為什麽折綰就關乎著孫三娘的身子。她難道是大夫嗎?!

但確實被人命這兩個字嚇住了,不敢給折綰使絆子,只能暗送白眼。

折綰低下頭,便叫她白眼“白送”。宋玥娘威風的帶著一群管事從她身邊而過,想叫她羨慕,但折綰已經跟四姑娘說上話了。

四姑娘如今正在說親,每次哪家有宴席都要過去湊個數,被人相看,如今已經有了眉目。她特意跟折綰提起:“是誠意伯家的嫡次子。”

折綰詫異她竟然將此事跟自己說,便問起她對親事的看法,“你自己覺得如何呢”

上輩子,她是嫁了過去的。誠意伯家不在京都,直到她去世,四姑娘也沒有回來。但是幾個月會寫一封信報平安。

折綰後來掌家,知曉她天高路遠一個人在外,需要娘家做支撐,便隔幾個月就趁著各種佳節給她送禮。

好心也是換了好心來的。後來素膳病了,四姑娘還專門讓人送了江南的土方子來。

折綰一直記得她的這份心。

她把自己記得的說出來:“我曾經聽人說過誠意伯家。他家離京都太遠了。”

四姑娘後來送回的信裏面經常會摻雜著思鄉之情。

遠嫁的姑娘總是想家的。一出嫁,跟家裏人就疏遠了,卻要擠進另一家的屋子裏,裝作是最親近的血緣親人。

四姑娘那時候信裏說,“不習慣。吃的不習慣,用的也不習慣。什麽都不習慣,但也覺得有趣,這邊跟京都的習俗很不同,新鮮的東西也多。”

她婚後過得不算遭。

夫婿雖然不是很上進,但伯爵之家,即便是分了家也是餓不死的。她自己生下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兒女雙全。

跟婆母和妯娌雖然不是親密無間,但卻還算和睦。最大的憂愁是家裏的姨娘作妖,夫婿偏袒。

不過最後一次寫信來說,她已經將那些姨娘都發賣了。

不為別的,只為著公婆去世,跟大哥分了家,他們分得的宅子變小了,夫婿自己提出的賣姨娘。

“咱們還有這麽多孩子,怎麽住得下去呢?還是賣了吧。”

和她鬥了一輩子的姨娘,竟然就這樣沒了。她自己都沒有想到,寫道:“我並沒有想象中的高興,只覺得人情慘薄。”

折綰想起她信裏面透出的婚後日子,道:“誠意伯的嫡幼子因不是要承爵的,所以並不是那般的長進。”

這回是跟著母親探親來京都的,而不是求取功名。

四姑娘驚訝她說得如此直白肯定,不經聽得更加認真,“是麽?這倒是也沒什麽,只要人品沒問題就好,我們這般的人家,能平平淡淡到壽終正寢就已經很好了。”

折綰:“我還聽聞他這個人……很有些花心的毛病。”

“要不,我讓你大哥哥去打聽打聽他的房裏有多少人?”

四姑娘一個沒出閣的姑娘貿然聽見這些臉都紅了,瞬間又轉白,“花心的名頭都傳到外面了嗎?”

折綰也不想嚇著她:“那倒是沒有。我……我知道你最近在說親,便找人打聽了。”

原來如此。四姑娘真摯的笑了起來,“大嫂嫂,多謝你想著我。”

她來找大嫂嫂果然是找對了。母親跟她說誠意伯家,她很是猶豫。雖然是伯爵之家,也是嫡子,家中富貴。但到底是離京都太遠了。

她的本意也是想托付大嫂嫂替自己打聽打聽的,沒想到大嫂嫂已經默默為她打算過了。

她回去之後跟自己的姨娘商量,“瞧著大嫂嫂的意思,往後他房裏的姨娘少不了。”

她的姨娘寬慰:“男人都是這般的,但那些人不過是玩意罷了,不用放在心上。”

四姑娘就不太樂意她這麽說。若是連姨娘自己也是這麽想,那不是將自己也貶低了進去嗎?

……

刕鶴春硬生生三四天沒有進蒼雲閣。即便是勛國公跟他說折綰在看邸報和縣志買閩南的地他也沒有去管。

隨她去吧,看她能折騰出個什麽勁來。過了這麽多天,雖然他已經不生氣了,但也不願意先去低頭。她那個狗脾氣就不能改改嗎?

別人驟然富貴壞的是秉性,她壞的是脾氣!

誰知道折綰竟然在晚間喚松亭來叫他。

“大少夫人說有事情跟您商量。”

刕鶴春本是不想去的。但又顧及勛國公府那邊。他斷定了她是想要他說說閩南的事情,或是打聽消息,或是想讓他出銀子。

那邊的地再是便宜,買少了都不合適。不然一來一回,光是掌櫃的月俸錢就不少。

他真以為她是來求救的。他走到半路的時候就覺得自己不應該跟她計較其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