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重要進展(第3/3頁)

伊稚斜掃視面前的幾個將領,最終定在其中一人面上,眼神銳利:“趙信,你來說。”

趙信是之前衛青手下的將領。

他本是匈奴小王,後來戰敗降漢,改名趙信,被封翕侯。在多場戰爭中還立過戰功。

不久前的定襄北之戰,又因兵敗,復降匈奴,重新回到匈奴帳下。

當時趙信對薩滿之神起誓,自己絕不會再降漢,否則死後三魂沒有安息之所。這是匈奴人最重的誓,才得以保住性命。

伊稚斜看重的是他在漢做過將領,對漢境,對漢軍有著足夠的了解。

眼下問到趙信頭上,他心頭暗驚,知道若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隨時有身死斃命的可能。

趙信臉上的骨感很強,但眼神過於靈活,顯得不夠堅毅。

其作戰時,善用騎兵,也是他最初能得衛青看重,收歸手下的原因。

此時趙信急於給匈奴建功保命,當即道:

“漢人從其戰國末期開始,就在學習掌握我草原部族的騎兵戰術,歷時百年才有了今日的戰鬥力。我匈奴近來頗多折損,一個主要原因是漢人的騎兵在進步。

此外則是他們的墨家軍造之術。

其弓弩,甲胄,在秦時就勝於我匈奴。尤其是漢人的弓弩,兩軍對壘時,必以弩射拉開戰幕,對我匈奴騎兵造成的殺傷力極大。”

伊稚斜面色稍緩:“繼續說?”

趙信:“想勝過漢人,就要更充分的利用我匈奴騎兵的優勢。

大單於不妨下令,讓襲擊漢人邊關的騎兵,分散成更多的小股兵馬,數百人為一隊,依靠隊列穿插,頻繁擾襲漢人邊境。”

“小股騎兵因為夠分散,能削弱漢人的弓弩威力,也更能發揮我匈奴兵眾優勢。

以數百人為隊,相互配合,只要漢人稍有松懈,便可順勢為之,甚至繞城而過,直入漢人腹地,縱馬擾襲。因為足夠靈活,漢人就算想圍追也極難做到。”

伊稚斜露出思索的表情。

趙信的意思是小股遊騎數量越多,漢人越防不勝防。

且對匈奴來說縱馬擾襲漢境,以戰養戰,消耗不大。

漢人長時間面對這種擾襲,需要時時防備,消耗卻是會不斷增加。

漢人的城池固定,在靈活上遠遠比不過匈奴。

匈奴來攻,漢人必須守住邊關。這是天然的戰略劣勢,趙信則想將其進一步放大。

他的戰略,正是建立在對漢人布防的了解上。

以往匈奴擊漢,多有優勢。

趙信在勸伊稚斜改變心態,不要再期望能夠一戰大勝。而是用分散的騎兵,去擾襲漢人邊關全線,增加漢人消耗,讓他們時時不敢松懈,一點點拖垮漢人的國力。

“漢人朝中文武也是彼此牽制,長此以往,國力必要衰退,到時就是我匈奴大兵壓境的機會。”

伊稚斜臉上露出稍許笑意,對趙信所言還算認可:“可還有其他建議?”

“漢人城池固定,利於防守,但移動不便,讓騎兵化作小股遊騎,減少和漢軍正面對壘,就能削弱漢軍的弓弩軍械等威力,此為揚我匈奴攻勢之策。”

趙信道:“此外,除了漢軍大將衛青,大單於應全力注意霍去病,漢人的皇帝和衛青,都對他寄予重望。此人的兵家天賦,卻是驚人至極。

我覺得不妨用財物,賄賂收買一些漢人,得到他們內部的消息。一旦有機會,大單於當不惜代價,全力襲殺漢將。”

“漢人內部一直有人將消息給我傳遞過來,也有過類似建議。”

伊稚斜想了想道:“漢境最近一次傳過來的消息上說,他們在密謀一件大事,若能成,至少可折損漢軍半壁,助我匈奴破關。”

“哦?”

趙信驚訝,忖道:有什麽事能讓漢軍折損半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