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天下輿圖高高懸起,完整呈現在眾人眼前。

城外的諸侯大軍和城頭的王室貴族集體陷入震驚。

眾人緊盯圖上,眼睛一眨不眨,呼吸變得急促,目光異常灼熱。

“天地之廣,非局限中原。四境之外沃土千裏,無主之地盡可取。”

林珩站在輿圖前,將眾人的表情盡收眼底。

隔空眺望城頭,他看不清姬典等人的表情,僅能看到眾多身影撲向女墻,短暫在高處眺望,又陸續消失在城墻後。

不多時,就見城門大開,數十車駕魚貫行出,打頭之人正是天子。王子盛及王室成員緊隨在後。上京貴族落後一段距離,以刁完和單信為首,彼此間涇渭分明。

天子出城的動靜委實不小,在場諸侯卻無一人在意。

國君們有一個算一個,甚至不屑於回頭,仍專注凝視輿圖。發現落在圖上的四枚印章,神情發生變化。

“晉王印。”

“還有越王印。”

“楚王,齊王。”

天下間最有權勢的諸侯一起在輿圖上落印,足以昭告世人,圖上的一切真實存在,毋庸置疑。

“天下,這才是天下!”吳國國君喃喃自語,單手握緊劍柄,一時間心潮澎湃。

“中原竟只一隅之地。”許國國君目視前方,不由得心生感慨。

蔡歡身著袞服,頭戴冕冠,以女子身列於諸侯之間,氣勢不亞於他人。

此刻,她眺望懸掛的輿圖,再看向圖旁的晉王,雙眸晶亮,目中異彩連連。

在西境諸國中,蔡國實力居中,比上不足,比下綽綽有余。假若蔡歡安於現狀,大可以繼續附庸晉國,在林珩的庇護下安穩度日。待到將來某一天,晉王亮出兵鋒,揮師橫掃六合,她也能舉國歸附保國人平安。

在今日之前,蔡歡以為自己的前路已定,再無更多妄念。可就在剛剛,林珩親手打破屏障,讓她看到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千裏疆土可取;凡能力所及,盡可納入掌心。”

“無分氏族、國人、庶人,辟土俱有功。”

“天下之大遠邁我等認知。沃土唾手可得,何能不取?”

“拓境守土需有人。戰場之上刀兵相向,搏命廝殺無可非議。戰場之下需留一線,切忌濫殺。”

林珩環顧眾人,侃侃而談。

借會盟之日展示輿圖,就此定下規矩,無論各國接受與否都必須遵守。

有人膽敢以身試法,他不介意殺一儆百。

好在諸侯知情識趣,絕大多數都很識時務。即便有人頭鐵,一時間轉不過彎來,也會被旁人拉住,提醒他不要自尋死路。

“切勿糊塗!”

晉王說話時,越王三人全無異色。可見四人早就互相通氣,提前達成共識。

廢王罪行揭開,巫老證實平王篡權,王城威嚴掃地,注定名存實亡。

四大諸侯則如旭日東升,遲早立於巔峰。

誰將執掌大權,暫時無法斷言。徹底分出勝負之前,四人皆有機會。正因如此,國君們需要擦亮眼睛,找準要走的路。

一念之差,結果或將天差地別。

在沒有做出抉擇之前,明智之人都會保存己身,不得罪四人中的任何一個,尤其是國力鼎盛的晉王。

“會盟之後,諸君可謄繪此圖。”不給眾人喘息之機,林珩又拋出一記驚雷,使得諸侯瞠目結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許我等繪制此圖?”一名南境諸侯開口,驚愕之色難掩。

輿圖珍貴,人所共知。

曾經的盧義輿圖風聞天下,直至被帶入墓葬,仍為人津津樂道,相關傳言始終不曾平息。

林珩不僅展示輿圖,還許人謄繪,此舉前所未見,可謂開國之先河。

懷揣著難以置信,眾人的視線掃過林珩,又陸續落在楚煜三人臉上,心中的疑問如出一轍。

晉王此言是真是假?

越王、楚王和齊王是否贊成?

看出眾人的心思,楚煜微微一笑,接過林珩的話,坦言道:“中原之地,國有幾何?天下之廣,窮極畢生不能取盡。晉王所言即寡人之意。”

言下之意,四海八荒,沃土取之不盡。以四境諸侯的數量,即便全部走出去,也未必能占下十之一二。

既如此,敝帚自珍就變得毫無意義。

聽到這番話,眾人頓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表情變得訕訕。

他們從沒想過能得到完整的輿圖。

剛剛看得目不轉睛,既有震驚的原因,也是在設法牢記圖上的內容,以備回營後留於筆下。

不承想林珩如此大方,楚煜三人也無意阻止,反倒是樂見其成。

“君王大度,我等慚愧。”無論出於何種緣由,好處實實在在,無半分虛假。國君們適時表達出歉意,異口同聲道出感謝。

林珩並不在意,楚煜笑容依舊。

楚項和趙弼對視一眼,依照事先約定,向眾人公布之前定下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