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第2/3頁)

楚煜三言兩語說明情況,令尹立刻掌握重點,隨後提出擔憂:“此計雖好,仍存隱患。吳國若是執意不肯,或是表面答應,轉身就告知齊國,該如何處置?”

“吳有爭強之心,否則不會生出背盟之意。只需動動嘴就有利可圖,怎會不為之所動?上京使者還在城內,借他之口傳魏麻價貴,就算齊不入局,上京貴族也會蜂擁逐利,魏在劫難逃。”楚煜笑容明媚,不見一絲狠辣,仿佛在閑敘春光夏花,而非滅國之策。

誘吳以利,懾之以威,再借吳國之手引齊國入局。

單信被家族舍棄,此前發誓效忠楚煜。借他之口傳出流言,定會不遺余力,千方百計取信於人。以上京貴族的貪婪,必會成為一把好刀。

“麻貴谷賤,魏人必舍糧谷而種麻。民無糧則亂,軍無糧則怠,國無糧則弱。無需動兵戈,一至兩載可成事。”楚煜提起一支筆,隨意轉動兩下,輕松折斷筆杆。如同魏國的命運,操控於股掌之間。

“君上英明。”令尹贊嘆。

“計出晉君,我不過完善一二。”楚煜靠向桌案,想到信鳥帶回的書信,笑容愈發燦爛,“晉君日前書信於我,有意在近期一晤。此計當速行,不好拖延。”

聽完楚煜的分析,令尹慨嘆之余不免心存擔憂。

窺一斑而知全貌,晉侯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君上智慧絕倫,斷而敢行。兩人若為對手,勝負在伯仲之間,注定兩敗俱傷。

所幸兩國定有婚盟。

短短數息之間,令尹腦中閃過多個念頭,最終得出結論:先君高瞻遠矚,非常人所能及。

目睹令尹神情變化,隱約猜出他的想法,楚煜莞爾一笑,並未多言。他留令尹在大殿,召人送上茶湯和糕點,等待吳國使臣和公子巒到來。

“新送到的茶,令尹嘗嘗看。”

“謝君上。”

迥異於楚煜和令尹的輕松,公子巒隨侍人前來正殿,一路上忐忑不安,樣子憂心忡忡。

邳城下一戰,他沒能撈到半點好處,反而損兵折將,被強行請到禹州城。

楚煜沒有苛待他,反而衣食優厚,待遇不亞於吳國宮內。只是無法對外聯絡,也不能離開越侯宮,形同軟禁。

公子巒數次求見,結果都被拒絕。

見不到楚煜的面,他實在沒有辦法,主動提出贖金,願意以城池換能回國,對方依舊不置可否,沒有任何回應。

日復一日,他心中惴惴,夜間輾轉反側,肉眼可見變得憔悴。

就在他無計可施,幾乎要陷入絕望時,侍人突然出現在偏殿,傳話楚煜要見他。

“君上召見。”

公子巒大喜過望,騰地站起身,因激動臉頰泛紅。

等他走出殿門,隨侍人穿過回廊,來到大殿門外,興奮驟然冷卻,發熱的大腦冷靜下來,不安重新湧上心頭。

這種不安持續擴大,直至他看到對面行來三人,登時變作詫異。

“隨禮令?!”

“見過公子。”

吳國禮令隨偉站定腳步,疊手問候公子巒。

在他身後,禮官亥義和亥午正身長揖,頭上高冠鑲嵌明珠,在烈陽下閃爍微光。

“越侯遣使遞送國書,言公子在越。君上派臣前來,專為迎回公子。”隨偉年過半百,高大魁梧,容貌剛毅。他出身大氏族,自青年時起就能征善戰,是吳國數一數二的良將。

公子巒受困越國,一直不能歸。

越使入吳遞送國書,措詞毫不客氣,吳侯顏面大失,險些當場背過氣去。

等到越使離開,他一把揮落竹簡,在寢殿內大發雷霆,還拔出佩劍砍斷桌案,嚇得侍婢噤若寒蟬。

發泄完怒氣,吳侯急召三令商議,最終定下禮令出使,設法迎公子巒歸國。

“越人奸詐,卿務必謹慎。”

吳和越幾番接觸,對彼此都有一定了解。

越楚在邳城交鋒,吳國趁機發兵想要漁翁得利。

怎奈人算不如天算,吳軍非凡沒能占到便宜,反而偷雞不成蝕把米,在城下損失慘重,公子巒都被押入禹州城。

公子巒是吳侯長子,不能任由他留在越國不聞不問。

萬般無奈之下,吳侯只能抱著割肉放血的心態派出使臣,只為能換回公子巒。

見到隨偉和亥氏兄弟,公子巒心知回國有望,不由得心中一喜。但見對方神情凝重,想到越人的行事作風,又不禁臉色發白。

此番真能回國,想必要付出不小的代價。父君定然不悅,他的幾個弟弟也會趁機發難。多年的努力或將功虧一簣。

見公子巒臉色蒼白,禮令隨偉有心開口,卻被侍人的聲音打斷:“君上宣召,諸君請入殿。”

話落,侍人側身讓至一旁。

知曉不是開口的良機,隨偉只能壓下到嘴邊的話,向公子巒示意,請他先一步入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