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第2/3頁)

“殺!”

吳國國力不及四大諸侯,但也兵強將猛,雄踞南境百年,疆域一度擴張,僅次於楚、越兩國。

吳軍擅長車戰,好使長矛。

公子巒率四千甲士沖鋒陷陣,氣勢相當驚人。

表面上,他決意與楚軍硬碰硬,暗中決定一觸就走。既能維系體面,也能減少損傷。

想法雖好,現實卻大跌眼鏡。

他預設的對手是楚軍,強敵難撼,吳軍速敗也是情有可原。

不承想沖到一半,楚軍突然散開,公子展率魏軍沖了上來。

怎會如此?!

一念閃過腦海,公子巒和公子展隔空相望,同時心頭一跳。

這一幕何其熟悉,如同照鏡子一般。

糟糕!

想到關鍵,兩人臉色慘白,懊悔如出一轍。不僅算計成空,怕是要付出慘痛代價。

在公子煜和公子項眼中,他們的心思無所遁形。

賣人情無妨,必須拿出實際行動。

無論之前有何打算,既然走上戰場,口口聲聲相助,流血在所難免。

“擊鼓,壯吳聲勢。”楚煜笑吟吟開口,唇如染血,秾麗近似妖異。

聽到對面傳來的鼓聲,公子項挑了下眉,同樣道:“擂鼓!”

鼓聲隆隆,驚天動地。

公子巒和公子展嘴裏發苦,卻知不能後退。

遇到楚軍可以退,撞上越軍也能撤,可對面的既非睚眥也非於菟,若是一觸即走,傳出去勢必被人恥笑。

吳國丟不起顏面,魏國也是一樣。

兩人今日退去,使國淪為笑柄,今後注定與君位無緣。

思及此,公子巒和公子展狠狠咬牙,不再瞻前顧後,一馬當先沖了上去。

奇怪的一幕就此發生。

越軍和楚軍堅壁不戰,站在外圍冷眼旁觀。

吳軍和魏軍短兵相接,打得舍生忘死。數千人混戰在一起,刀光森冷,血肉橫飛,廝殺聲和慘叫聲此起彼伏。

鼓聲不停,兩軍不歇。

眨眼時間,戰場上已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楚煜眺望對面,公子項舉目相迎。

事情發展到如今局面,實在出乎兩人預料。繼續糾纏下去,難保不會有更多意外。

最重要的是,腳下又開始晃動,地動恐再次發生。

“此戰非勝,但也未敗。”公子項收緊下頜,臉部線條愈發淩厲,“息鼓,鳴金收兵。”

幾乎就在同時,越軍的戰鼓也告一段落。

“目的已成,再戰無益,收兵。”楚煜收斂笑容,果斷下令退兵。

軍令傳達下去,雙方同時後撤。

吳軍和魏軍砍殺許久,才發現外圍清空,越軍和楚軍正在遠離,頓時陷入茫然。

越軍和楚軍走了,他們怎麽辦?

繼續打?

還是撤退?

“退兵!”公子巒當機立斷,下令全軍脫離戰場。

公子展也沒有猶豫,緊隨其後喊道:“後撤!”

交戰的兩軍快速分開,過程中互相警惕。直至退到安全距離,確定對方不會從背後襲擊,才各自調轉方向,追隨大軍而去。

他們離開不久,轟鳴聲自地底傳來,巖層劇烈震動,裂痕進一步擴大,地表變得更加破碎。

邳城下出現深坑,殘存的城墻和建築悉數塌陷。

雨水匯聚而來,大面積沖刷過戰場,順著陷坑邊緣垂落,懸掛成環形瀑布,注入地底淹沒磚瓦。

地上建築全部消失,城內不存一人。

昔日的邳城徹底消失,只余滿目瘡痍,訴說著無盡淒涼。

余震斷斷續續持續數日。

在此期間,邳城淪為無人之地,膽大的商旅都要繞路。

越楚突然開戰,又在中途戛然而止。誰勝誰負,兩國不曾表態,旁人猜測不準,一時間眾說紛紜。

諸侯們目光聚集,上京也頻頻刺探。

楚煜的做法幹脆利落,來一個殺一個。抓到探子並不審問,直接絞殺斬首,屍首吊上城頭,短短數日就連成一排。

“公子煜嗜殺,暴虐不亞於晉侯。”

類似的流言在南境傳播,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一時間甚囂塵上。

楚煜毫不在意,看過林珩送來的書信,笑容明媚,色如春花。

“晉君有心,吾甚悅。”

懷著愉悅的心情,他提筆寫成回信,當日送出禹州城。

信使沿馳道疾行,腳程縮短一半。

馳道記載於盟書內,路上不設卡,代之以多座兵寨,兩國各有屯兵。

路過兩座兵寨,行到晉國掌管的一段,恰遇道路正在拓寬,信使減慢速度。

彼時艷陽高照,上百人肩背繩索,拖拽一截滾木狀的碾子向前邁步。伴隨著眾人行進,繩索一起繃直,碾子壓平路面,緩慢向前滾動。

信使背插稚羽,表明他的身份。晉軍不曾攔截,直接放他通過。

和隊伍擦身而過時,信使側目打量,發現拖拽碾子的並非尋常奴隸,分明是上百名犬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