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第2/3頁)

“蔡歡手握實權,要登上君位仍需天子冊封。”

押送蔡侯入上京,同時入覲。

天子問罪蔡侯,接受使臣入覲,蔡歡掌權便名正言順。

看清蔡侯的震驚,閹奴呵呵一笑,隨手關上車門,不厭其煩地重復青州近況,講出宮內和朝堂的變化,一次又一次刺激蔡侯,直至他再也受不了,發出一陣怒吼:“閹豎,寡人要殺了你!”

閹奴輕松躲閃開,反制住蔡侯,陰冷道:“君上,勸您省些力氣。等到了上京,天子定會問罪,您還是想一想如何能死得痛快些。”

這番話驚醒蔡侯,讓他不得不面對現實。

當眾揭穿天子要殺晉侯,他斷不會有生路。

見蔡侯臉色慘白,終於明白自身處境,閹奴沒有窮追猛打,而是松開手退至一旁,欣賞他的驚慌和絕望。

想當初,他的父母兄弟和族人皆是這般絕望。

他與蔡侯有深仇大恨,今日見其落魄,知其入上京必是死路一條,頓覺大仇得報,心中暢快淋漓。

載著蔡侯的絕望,馬車一路前行,距豐城越來越遠。

與此同時,西境諸侯齊聚晉侯大營,共襄會盟後的盛宴。

宴會開始之前,林珩邀諸侯入大帳,當眾提出兵發蜀地,伐信平君,還政公子齊。

“天子封寡人為侯伯,委以重任。今代天子出征伐,夏末發兵蜀地,討伐叛逆,諸位意下如何?”

林珩話落,帳內頓起議論聲。

知曉晉侯善公子齊,諸侯對發兵早有準備。然而時間太過倉促,一時間舉棋不定。

“夏末發兵,秋不能歸,恐誤糧收。”後伯開口道。

眾人敬畏林珩不假,但糧食關系國祚,糧收至關重要,不能一言不發,總要擺出自己的態度。

有人率先開口,其余人紛紛應和。

“我等非不願出兵,然糧收舉足輕重,疏忽恐將絕糧。無糧民不飽腹,民無食則國內生亂,外征將士也無鬥志,甚者嘩變。”許伯說道。

這番話有理有據,算不得危言聳聽。帳內眾人接連點頭,認為所言在理。

“確實如此。”

“糧收乃大事,不能輕忽。”

“地狹人少,壯皆出征,誰來收糧?”

“正是。”

看到眾人的表現,許伯眸光微閃,有意再添一把火:“今歲多雨,恐有天災。谷糧歉收必生禍患,荒漠諸部不得不防。”

許伯開口時,曹伯和長沂君互遞眼色,不著痕跡看向林珩。見其面無表情,一時間窺不出端倪,兩人心中開始打鼓。

隨行氏族都被關押,出兵擊許的旨意送回國內,事情正朝預期方向發展,兩人自然不希望出現變數。

然而事情的主動權不在他們手裏。

許伯表現很不尋常,料想是有所圖,只看晉君如何決斷。

兩人所料不錯,許伯言之鑿鑿,專為提升眾人擔憂,也為展示才能。依照他的設想,為能收攬人心,哪怕是做戲,晉君也會問策於他。

他自以為得計,穩坐釣魚台,只等林珩開口。

因他的一席話,帳內氣氛變得凝重,對於夏末出兵,國君們多生抵觸之心。

看穿許伯的圖謀,林珩心中冷笑,手指摩挲著王賜劍的劍首,突然開口:“寡人日前得報,犬戎潛入北荒之地,意圖劫掠邊城。”

“犬戎?”眾人頓時一驚。

北荒之地貫穿西境,原屬越國。因是一塊飛地,越常年不駐軍,各國也不敢侵占,形似無主,犬戎時有出沒。

晉越結成婚盟,聽聞公子煜以此為禮,北荒之地並入晉國。

晉君此時提及該地,顯然不是無的放矢。

果不其然,林珩接下來的一番話驗證眾人猜測。

“諸位遲疑出兵,無非擔憂糧收時缺乏人手,如今正是良機。”

良機?

國君們面面相覷,一時間猜不透林珩用意。

“請君侯明示。”

“膽敢劫掠邊城,殺傷邊民,必是犬戎大部,多青壯。捕之,糧收迎刃而解。”林珩掃視眾人,道出心中計劃。

國君們交頭接耳,短暫商議後,提出現實問題:“犬戎性桀驁,難以馴服。”

“烈馬難馴,無非鞭、棍、刀。犬戎類獸,無妨依此例,鞭使其順,不服棍杖,斬其足趾以儆效尤。”

林珩說得雲淡風輕,帳內眾人卻生生打了個冷顫。

在場諸侯有強有弱,但國在西境,無一例外肩負守土職責,或多或少同犬戎有過交鋒。

今日之前,各國遇見犬戎要麽殺,要麽驅逐,沒有別的選擇。

林珩卻給出不同答案,告知眾人犬戎可捕,桀驁兇狠無妨,大可以用皮鞭和棍棒馴服。

“今次會盟,各國甲士皆有數百,同擊犬戎,捕獲壯奴押送歸國。”

懾之以威,誘之以利,開其眼界,以致敬服。

話音落地,林珩沒有催促眾人馬上做出決定,而是留出一段時間,容其仔細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