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1章 不叫《翼騎兵進行曲》的進行曲(第2/3頁)

這根琴弦,就像是在自己的大腦中,可以由自己自由操縱,然後在現實中再投射出來,然後重現自己所設想和模擬的物理現象。

而這根琴弦,事實上本身也是系統所投影在不同時代的,由什麽操縱其實並無所謂。

這種演奏方式,谷小白可以開發的技巧,那就多了。

譬如把撥弦當做主要的演奏技巧。

二胡技巧裏面,也有撥弦的技巧,著名的二胡曲《戰馬奔騰》裏面,那錚錚的撥弦聲就極有特色。

但是二胡本身在撥弦方面畢竟是弱的,如果二胡的撥弦也很好聽,表現力也很強,那就沒有琵琶、月琴、阮之類的什麽事兒了。

但是這對谷小白卻不成立。

只是利用意識來操縱琴弦,可以利用琴弦本身的超幅震動,讓它的音量,做到拉弦樂器這種利用弓上馬尾纖細的分支絨毛產生的摩擦力,擦動琴弦,所不可能做到的洪亮。

而谷小白甚至發現,他可以利用這根琴弦震動的同時,去擊打二胡無名的本體。

用本來本應該發聲的部位去琴弦演奏本來作為支撐部分的二胡本體……

這是什麽樣的感受?

琴弦擊打琴杆的聲音像是梆子,清脆明亮;擊打蒙皮的聲音則像是打小鼓,更悶,更響。

擊打琴碼則,則聲音更加神奇,像極了軍鼓的聲音。

谷小白的這首《北大西洋狂想曲》的前三個樂章,還是人類可以做出來的技巧。

雖然第三個樂章的“錚鳴劍閃”就已經是全世界只有谷小白能做到。

但第四個樂章,就已經是人類的技巧,普通的樂器所不能及的了。

而谷小白的這第四樂章,也和之前的三個樂章一樣,有三個主題。

第一個主題是《南行》,是一段略顯舒緩的樂曲,展現了一段田園風光。

而現在,谷小白奏響的,是第二個主題。

《騎戰》。

它是一首為了騎兵沖鋒而寫的進行曲!

而現在,這首曲子穿越了三百年的時光,從古代穿越到了現代,

TVP的直播畫面,覆蓋了整個波蘭。

而不論是城堡廣場的抗議,還是之前他們所進行的那場烏蘇拉教授的直播,也極受關注。

而現在,這些人,都被谷小白的這首曲子所震撼。

一開始,近乎舒緩的旋律之下,騎兵們開始緩緩前行。

他們檢查武器,調整呼吸,安撫戰馬,排開陣型。

下一秒,弦響鼓張,錚錚的撥弦聲音出現,突然,弦聲加大,猛然撞擊在了琴杆上。

“梆”一聲,同一時間,最前面的老布輕輕一晃韁繩,縱馬前行,馬的前蹄踏出。

琴弦的震動依然在傳遞,在撞擊了琴杆之後,這個波浪不停,以普通的樂器絕對不可能的方式,傳導到了琴碼上。

“咚!”類似軍鼓的聲音,和老布的戰馬馬蹄落地的聲音,完全重合在了一起。

完全合拍,是一種極為奇特的體驗。

每一步都踩在節奏上,那是一種讓人頭皮發麻,肚皮發癢的感覺。

全身的激素急速分泌,精神高度集中,就連心臟都在以固定的節律收縮,瞬間激活人類本身的所潛藏的節律感,以超越人類極限的精確度行動。

在和谷小白的節奏合拍的一刹那,老布就有一種感覺,他不再是自己。

他是前方那個身影的延伸,是他的手臂,是他的肢體,是他的延伸。

那響起來的音樂,讓更偉大的,更強大的力量支配了他,而他卻樂意如此,把小我完全摒棄,被更偉大的意志和更偉大的力量所引領著。

所有的思想,都不再需要去做判斷,只需要去執行。

恐懼、遲疑、猶豫,全部被摒棄。

只有精確到極點的直覺與反應。

老布是第一個,在他前行之後,他的身後,兩名翼騎兵同時向前。

“梆”一聲,馬蹄擡起。

“咚”一聲,馬蹄落地。

重復。

繼續重復。

騎兵們的速度越來越快,他們聆聽著谷小白的樂曲,完美配合著他的步調,沖鋒!

換句話說,這樂曲,不但是一首進行曲,它更是谷小白的傳令兵,將谷小白的意圖、判斷、命令傳遞到了全場。

十多個節拍之後,整個騎兵已經完全進入了最佳戰鬥狀態。

而這個時候,對面的騎兵們,還完全沒有調動起來。

短短幾十秒之後,百多名翼騎兵的馬匹步調、起伏姿勢,甚至都開始趨於一致。

這一刻,這支騎兵就像是完全同步為一體。

從高空俯瞰下去,整個騎兵隊伍,就像是海浪!

一波一波,一浪一浪,那種只有步兵才能達到的步調一致,竟然出現在騎兵的身上。

那種不經過刻苦訓練,在閱兵式上都達不到的整齊劃一,竟然出現在了戰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