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6章 《歌唱吧,波羅的海》(第2/3頁)

在塔樓的鐘聲響起時。

除了唱歌,

你還能做什麽呢。

畢竟你如此的傷痛……”

這一刻,他們甚至生出了一種被鼓舞的感覺。

是啊,我們經歷了那麽多,承受了那麽多的傷痛。

做什麽才能撫平我們的傷痛呢?

我們還可以歌唱啊!

至少我們還有歌唱!

於是,他們大聲地歌唱了起來。

跟著谷小白的歌聲,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

唱得是熱淚盈眶,無論如何都停不下來。

這種熱潮,不在現場的人,僅僅是憑借轉播,就能感受到全場的熱度。

明明這是針對谷小白的一場反抗活動,卻被谷小白強勢鎮壓!

僅僅是憑借一首歌!

而同一時刻,被感動的卻不只是現場的觀眾們,還有正在看著電視,甚至還在聽著廣播的其他波羅的海三國的人們。

有時候,不需要畫面,只需要歌聲,就能感受到力量。

甚至更能感受到力量。

谷小白的這首歌,先戳痛了所有的波羅的海三國的民眾,然後又感動了他們,甚至又鼓舞了他們。

讓他們可以置身在這樣的集體之中,感受這種力量,感受這種安全感。

安全感,這是波羅的海的民眾們最缺少的。

舞台上,谷小白已經停止了演唱,他只是彈著琴,俯首看著下方。

看著那些感動、激動、亢奮的波羅的海的居民,他的眼神中,滿是憐憫。

谷小白寫出來了這首歌,可不代表他對波羅的海三國的人,有多少的認同。

畢竟他們的獨立,並不是自己抗爭的結果,而是大國的恩賜,是世界格局變幻之中的一個小插曲。

他們只能在夾縫之中求生存,這就是小國的悲哀。

所以,谷小白的這種情感,是憐憫,是的,憐憫。

憐憫或許是這世界上最虛偽的情緒了。

這種情感,高高在上,俯瞰著下方,看起來似乎可以共情,但其實並不能。

大國的國民,是不屑於接受憐憫的。

他們寧願站著死,也不願意跪著生,不願意搖尾乞憐,接受別人的恩賜。

他們的每一分生存的空間,都是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

現在屹立在世界頂端的幾個國家,不管是野蠻的開拓者也好,是和平的崛起者也好,都是從血與火中走出來的。

但是小國並不是如此。

憐憫,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最好的情緒。

因為他們早就已經習慣了在憐憫之下生存。

只要大人物們憐憫他們,他們就可以好好的生存,可以不用擔心一覺醒來就已經家園盡毀,國破家亡。

這一刻,當谷小白的這首歌唱出來,當谷小白的臉出現在大屏幕上,那憐憫的眼神被放大無數倍時,現場的觀眾們,甚至都已經熱淚盈眶。

谷小白他懂我們!

他懂我們嗚嗚嗚嗚嗚……

他懂我們波羅的海的苦難,懂我們歷史上的過往,懂得我們有多麽艱難。

之前做的那一切,都算什麽呢?

嗚嗚嗚嗚,谷小白他在憐憫我們啊!

這場演出,是向全世界直播的。

當《波羅的海正在醒來》的時候,所有人都覺得,這是一次嚴重的事故,是谷小白影響力的根本性的喪失,是波羅的海三國對谷小白的反抗。

但當谷小白的這首《歌唱吧,波羅的海》唱出來的時候,這一切卻瞬間轉折。

如果不是看現場的畫面,只是聽聲音的話,甚至覺得這壓根就不是什麽“抗議”和“鎮壓”,而是一場準備好了,事先排練好的演出。

沒有絲毫的意外,一切都是按照軌跡運行的。

舞台上,谷小白放開了手,旁邊樂隊接受伴奏,一遍遍彈奏著伴奏。

下方的觀眾們,依然在一遍遍地唱著。

在電視前,在廣播前,波羅的海三國的人,也在一遍遍地唱著。

舞台上,谷小白走到了舞台的中央,高高在上,俯瞰著下方。

俯瞰著那激動的,熱淚盈眶的觀眾們,他的嘴角噙著一絲笑容。

冷笑。

只是這絲冷笑,卻被看成了上位者的矜持。

他俊美的面容被打在大屏幕上,那超越了種族和國界的俊美,讓許多的現場的觀眾,以及觀看演出的觀眾們,心臟都漏了一拍。

當一個民族最擅長的東西,只是唱歌的時候,那或許不是一種幸運,而是一種可悲。

幾十年前,他們用唱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其實並不是因為他們會唱歌。

他們只是在正確的時間,唱了一首歌。

而當現在,他們想要用同樣的方式,來抗爭另外一股力量的時候。

卻被一個更擅長唱歌的人,強勢地壓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