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漂浮的帝國(第2/3頁)

為了制造這艘船,早在洪武年間,朱元璋就曾下令在朝陽門蔣山(今南京紫金山)南坡建立樹木苗圃,種棕、桐、漆等樹木“各數千萬株”。經過數十年生長,到永樂年間,這些樹木才成材堪用。

現代社會,想要再造這麽一艘船,怕是連樹都得現種。

這麽一艘船,這麽一只船隊,是集合當年世界第一強國幾十年之功,才能制造出來。

就連鄭和船隊裏,也只有這麽一艘。

而其他的船只,大多都是中小型船只,這些船只加起來,也只是鄭和寶船甲板面積的十倍左右。

這種感覺,就像是十艘鄭和寶船在大海上一字排開,將甲板並聯起來,當作一個海上的演出場地。

而這還不算完:“您作為海上的霸主,可以將您擊沉、繳獲的船只甲板面積,加入‘漂浮的帝國’之中,拓展您的演出面積。”

谷小白都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迄今為止,人類制造的最大海上漂浮物,是“殼牌浮式液化天然氣生產儲卸裝置”,這個漂浮在海面上,專門用來生產儲存天然氣的裝置,長488米,寬74米,擁有36112平方米的表面積。

而和它相比,谷小白的這個海上演出場地,面積是它的兩倍還多!

而事實上,這個“人造漂浮物”,目前還在制造中,還沒有完全成型。

與它相比,谷小白的海上演出場地,真的可以說是“漂浮的帝國”了。

可這麽龐大的東西,該怎麽拿出來呢?

谷小白有點頭痛,就算是有系統幫他解決演出場地的問題,他也需要做太多的掩飾工作了。

還好前段時間除了海洋聲學的論文之外,他還發表了幾篇船舶動力學的論文。

現在,似乎得繼續補短板,把這方面的研究搞出來,不然到時候怎麽向大家解釋,自己這海上的巨大漂浮物,是怎麽來的?

而且,時間還非常緊迫了,他需要研究許多的東西,現在就要把設計圖搞出來了……

“系統啊,我錯怪你了,我發現你果然是大物理學家系統。”

系統:“?????”

我不是!

我真的不是大物理學家系統!

“不,我已經看穿你了,大物理學家系統!”

先是拿小蛾子逼我拼命學習物理,希望掌握時空的奧妙。

然後又用這個超大的“海上漂浮物”,讓我狂刷船舶動力學的論文。

你說自己不是大物理學家系統,誰信?

雖然想要把這一切掩蓋過去看起來很難,但是和時隔2700年時空的小蛾子比起來,那又算得了什麽?

只要把理論問題搞定了,剩下的就好辦了。

谷小白的胸中鬥志昂揚,他猛然一個鯉魚打挺跳了起來,沖了出去。

“老江!老江!你們又有大生意了!我要造一艘超大的大船!”

頻臨破產的唐江造船廠,注定要出一個大風頭了。

東南亞大學,建築聲學研究所的負責人,同時也是朱啟南的導師鄧舜揚,正在看著朱啟南的博士論文,一邊看一邊點頭。

朱啟南今年是博二,現在大部分的博士都需要三年或者三年以上才能畢業,而卡住他們的最關鍵問題,就是博士論文。

而一名博士的論文,比普通的本科生、碩士生要求要高多了。

特別是在東原大學這種名校,要求的是行業內頂級期刊,甚至是國際頂級的期刊。

即便是鄧舜揚的學生們,也有不少到了年限卻依然畢業不了,不得不慢慢磨成果,熬時間的人存在。

朱啟南是一個例外,他這才博士的第二年,論文已經出來好幾篇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朱啟南已經走到了這個行業最前沿。

不說別的,一個“鐘鼓樓項目建築聲學主設計師”的頭銜,就能讓朱啟南名震圈內。

而此後,朱啟南並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又發了好幾篇論文。

在所有的論文裏,朱啟南把這篇論文,當做了自己的博士論文。

《船舶空間中超大型樂器的聲學效果研究:船載鐘鼓之琴聲學設計》。

是的,這篇論文,就是朱啟南為“壞孩子號”進行船舶聲學設計之後,寫的一篇論文。

朱啟南也跨界了,從普通的建築聲學,已經跨界到了船舶空間、船舶聲學設計的領域。

早在去年年底時,鄧舜揚就考慮過要讓朱啟南提前畢業,當時他們準備的論文還是關於鐘鼓樓的聲學設計。

而就在一個月前,朱啟南拿來了這篇論文,說自己又有了一些新的研究心得,之前的研究已經落伍了。

當時鄧舜揚覺得朱啟南簡直瘋了。

不說別的,鐘鼓樓項目那麽大的名聲,答辯老師們就算是挑刺都得悠著點,打分的時候也得往高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