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鐘笛協奏,《還劍昇龍》!(第2/2頁)

他們一定是想要讓我睡著,待會兒演出不了!

我已經看穿你們的惡毒念頭了!

倒是竹樂團上台的時候,讓舞台下的少年們瞪大了眼睛,很感興趣的模樣。

其實,在國內也有竹樂團,所有的樂器都是用竹子制作的。

竹子的風琴,敲打竹筒發聲的打擊樂器……

最讓少年們感興趣的是一種叫做格隆布的樂器,它像是一個超大號的排簫,但是不是用嘴吹的,而是用兩只手鼓掌的風來灌入竹筒裏發出聲音……

演奏人員在舞台上搖擺著身體,在不同的竹筒前面拍手,動作快起來,像是在跳舞。

這種演奏方式很是新奇,不過其表現力……一次只能發出來一個音,還不可能節奏太快的樂器,怎麽可能有太高的表現力?

此外還有一種樂器叫風簫,它就是一根竹管,沒有任何的音孔,一端吹氣,通過手在下面堵住管子,甚至把手指伸入孔裏來改變管長發出不同的音調……

看越南的傳統樂器,對谷小白來說,最大的感觸就是,簡單,簡陋。

感覺越南的樂器,就是從竹林裏隨便砍下來一截,就成了樂器。

想想7000年前國內就有了七孔骨笛,2700年前,春秋時代就已經鑄造出來一鐘雙音的巨大編鐘,谷小白很慶幸自己沒有穿越到越南來。

我們真的是同源同宗嗎?

怎麽差那麽多的?

文明的輻射,到底是怎麽衰減的?

終於,演出到了尾聲。

報幕人員上台報幕:

“下面,有請中國青年音樂家谷小白為大家帶來精彩的演出!”

谷小白起身,雖然他覺得自己應該叫做少年音樂家,不過好像沒有這個稱呼。

谷小白把旁邊的笛箱背起,上台。

他走到了麥克風前,俯瞰舞台下。

“我們曾經抄了一首越南的歌曲,為了表達歉意,現在,我還你們一首。”

他頓了頓,道:“這首曲子,獻給越南和所有越南人。”

左腳輕輕一踩,劍匣一般立在地上的笛箱,哢嚓一聲開啟。

八支笛子展開,宛若孔雀開屏。

谷小白的身後,大屏幕上,緩緩浮現了八個字:

鐘笛協奏,《還劍昇龍》!

演出場地的舞台,背靠還劍湖平靜的湖水,此時此刻,一股股的霧氣,從湖面上滋生出來,慢慢覆蓋了整個湖面。

兩個虛影,從湖水之中緩緩上浮,若隱若現,似真似幻。

一邊是鐘琴,一邊是鼓琴。

舞台下方,無數的人驚呼出聲。

特麽的,這麽大兩座琴,到底是什麽時候藏到湖裏去的!

又是怎麽升上來的!

這是什麽戲法!

整個還劍湖周邊,無數在附近的遊人們,也驚呼出聲。

這個開局,實在是太酷炫了!

只是看著那迷離的霧氣和隱約的光線,許多人也意識到了,這可能是投影。

但真的是太逼真了!

秒掉之前所有演出八百條大街!

大家看看那鐘鼓之琴,再看看谷小白手中的笛子,頓時明白了。

這就是鐘笛協奏!

《還劍昇龍》!

(注:其實還劍湖就像是國內一個沒人去的三線小景區一樣,挺破的,估計撐不起這樣的演出,這裏是小說,大家假裝可以吧。

另外,前幾天看《東南亞民族音樂》的時候,看到作者在《越南音樂》一章的結尾寫:“筆者在寫越南音樂的過程中,盡管經濟上很困難,也還是去越南的河內轉了一圈,感受越南人民的生活……由於未能親自到越南的廣大鄉村民間去搜集音樂的第一手素材,也沒能收集到越南音樂家創作的有本國民族風格的流行歌曲,因此,越南有諸多的民族音樂文化,還有待更多的學者去研究。”看完這一段,突然覺得……果然,甭管是寫音樂史的,還是寫音樂類小說的,反正寫音樂的都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