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萬世基業的可能(第2/3頁)

畢竟人都已經走了,能不能回來都不知道,再大的火氣也沒地撒去。

“自然是沒有回來,不過孫兒從西洋那邊得到了一些情報,有人似乎去過那片地方,當然,消息並不是很準確,不過現在遠征軍已經去了四年還沒有回來,正是因為他們沒有回來,說明那塊土地確實很大,大到超乎我們的想象。”

朱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當然這完全是胡扯,只不過是為了找到一個更好的借口和理由。

朱元璋沉思了一番,他覺得大孫的話有幾分道理。

當年可是去了五萬人,而且這五萬人都很優秀,哪怕是放在軍隊裏,只需要磨煉一番就是精銳將士。

四年的時間,已經足夠走出很遠了,當年他們還是乘船出發。

要知道這都已經夠李景隆從西洋一個來回,並且李景隆還是一路停靠。

深思下去,就能發現遠征軍已經抵達的地方,必然是十分遙遠。

即便大自然的風險很大,朱元璋也覺得不可能說五萬將士全部折損在路上,這又並非是海上行軍,天災也不能讓全軍覆沒,陸地上他想象不到會有什麽危險。

即便是什麽大的野獸,在火銃和五萬將士面前也只能淪為食物。

至於人為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五萬精銳將士對於一些小國來說,完全是能夠滅國的危機,就算是戰敗也不可能全部被殲滅,況且中原這麽大的領地,從來不曾聽說北境有什麽危險。

那些生活在北境的公國,一個國家都沒有五萬人這麽多,況且他們也並沒有招惹大明的勇氣。

之所以不對付這些生活在草原更北地區的小國,只不過因為在那四季皆寒的地方,實在是太貧瘠了。

比起這些地方,西域都算得上富裕。

“雖然咱不明白,為什麽大孫你對那東勝神洲有這麽大的心思,不過咱們大明現在有了鐵甲艦,建造一些補給站也不是多大的事情。”朱元璋回道。

他本身是不怎麽願意去搞遠征的,在他看來,不管是現在的大明,還是即將到手的草原,乃至於已經到手的安南,占城,真臘,暹羅,都需要耗費很大的力氣去治理。

更何況不需要多久倭國也要納入到大明疆域裏。

現在大明的人口確實是在不斷上漲,可是大明的疆域增加得太快了,這導致雖然移民的情況很好,但是面對更加龐大的區域,還是有些捉襟見肘。

單單治理這些地方就已經讓現在的朝廷足夠頭疼了,如今朝廷的官位也在不斷的增加,為了更好的管轄新的疆域,朱元璋最近還在籌備著增加個單獨的部門。

而大孫現在又想去發展一個更遠的地方。

流淚樹的問題,朱元璋也不是很在乎,到底有沒有還是兩說,而朱元璋自然清楚大孫的意思,或許是想借助尋找流淚樹的事情,而去發展更遠的領土。

但這個領土在朱元璋看來太過於遙遠。

根據最新的情報,從前被朝廷所忽視的滿者伯夷,似乎有著數百萬的人口,並且疆域比之倭國都要大上許多。

而按照大孫的想法,必然也是要納入到大明統治中來。

很多次朱元璋都在想,現在的大明是否有些窮兵黷武了,如此開啟大面積的戰爭真的好嗎。

不過看著統計上來的財政,朱元璋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單單是安南,占城,真臘,暹羅,根據現在朝廷勘查和推測,每年都將會為大明提供上億石的糧食賦稅。

這且僅僅只是賦稅,而不是他們的產出。

況且這些之前的南洋國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在此前,這些地方都是由貴族把控,包括他們的水利措施和良田開發也並不怎麽高效,現在大明接手後,意味著在未來的幾年時間裏,這些地方產出的糧食都會呈現一定程度的暴漲。

或許以後每年都能給大明提供幾億石糧食的賦稅。

巨量的糧食供給將會使得大明內部的糧價不斷下跌,而更多百姓也能吃到一口飽飯,百姓生活的穩定,也意味著大明皇權的牢固和加強。

富裕的生活會讓更多的家庭生育更多孩子,這也會讓大明的人口不斷增加。

這些新一代長大之後,也會給大明的軍隊更多補充,一切都形成一個優良閉環。

不斷加劇的戰爭非但沒有讓大明虛弱,反而是變得更加強大。

似乎大孫總是有法子從這些當初看不起的小地方,得到更好的好處。

這也是朱元璋為什麽會支持朱英弄一些他覺得不靠譜的事情。

君王也是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錯。

況且這些失敗對於大明來說,並沒有多大影響。

因此大孫想做,那就去做吧。

“謝謝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