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教化海外(第2/3頁)

多處的回音設計讓說話更加輕松,在足夠安靜的情況下,朱元璋講話的聲音能夠傳遞到後排的官員那裏。

這也就避免了先前奉天殿後邊官員聽不到的情況。

況且奉天殿也容納不下一千多號人,擠著是能擠,可這樣一來就沒了儀態。

朱元璋只是去了一趟東宮大殿,就喜歡上了這裏。

甚至心中都隱約生出要把奉天殿砸了重建的想法。

二月底大朝會。

這次來的人特別多。

除了已經去草原北伐的三王外,基本上能夠上朝的都來了。

五軍都督府這邊,更是滿滿當當。

按照規矩,其實大部分的武官,尤其是都督之下的,是可以免朝的,他們通常需要練兵或者其他事情。

但是這次對於武官來說,才是最大的誘惑。

還有那些世襲的公侯,他們有些本身沒有官職,但爵位可以享受朝廷俸祿,也可以不用上朝,但是在今日全部都到齊了。

“涼國公。”

“宋國公。”

“曹國公。”

“開國公。”

“穎國公。”

“魏國公。”

文武百官見著幾位國公紛紛見禮,這是大明目前僅存的五大國公。

湯和死後,因為兒子早逝,孫子年歲還小,尚且不能繼承公爵之位,據說孫子體弱多病,也不知道能不能撐到成年。

李善長就不用說了,已然是滿門抄斬。

鄧愈兒子的鄧鎮的申國公因為李善長牽連也沒了,倒是子嗣還在,不過爵位沒了貶為庶人。

大明開國後,一共封了九位國公,去掉四個,也就剩下這六個了。

濮英東浪公不算在內,他是進增追封,兒子濮玙是西涼候,不在國公之內,當然,濮玙今日也來了。

東宮大殿寬廣,千余人在裏面也不覺得擁擠。

六大國公在最前排跟已經受封的皇子們一起,這樣的場面也是罕見。

後邊的官員議論紛紛。

“穎國公不是一直喊著年邁體衰,要告老還鄉的嗎,怎的今日精神滿面的來了。”

“這又如何,你且看開國公都來了,這等事關家族傳承之大事,誰能免得了俗。”

“宋國公自從討伐倭國後,基本都不露面了,也就是去年跟著陛下北伐,今日也來了。”

“莫說幾位國公,你且看後幾排,哪怕是沒官職在身的世家子,那也是趕來了。”

六大國公裏,唯一比較拘謹的就是開國公常升了。

他的情況不同,原本是他哥哥受封鄭國公,但爵除使他上位。

即便他的母親是開平王夫人,小舅子是涼國公藍玉,但實際上本身沒有拿得出手的功勛,因此自然差了許多。

加上五軍都督府目前的狀況,平日裏常升基本上是閑著。

原本他是不想過來的,但是老母親那邊訓斥了一番,這才過來。

常升之所以不願意過來,原因也簡單。

他雖有過練兵的記錄,但實際上軍事能力顯然是沒繼承到父親常遇春。

況且常遇春曾經的部將都歸於了藍玉,他在軍中也沒有多大的話語權,跟同為繼承爵位的徐輝祖完全不能比。

所謂將門,最大人脈還是在軍隊裏,或許先前兄長常茂有,但他顯然沒得。

這外封諸侯國是個好事,可常升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因此就沒打這個主意。

況且現在母親開平王夫人,也就是常遇春的妻子,藍玉的姐姐,朱英的外婆還活著。

哪怕是朱元璋那裏都要給幾分面子。

野史裏有個悍婦之肉的故事,說是朱元璋把常遇春的妻子殺了煮肉,這就是純粹扯淡了。

女兒太子妃,女婿太子朱標,夫君鄂國公,這樣的身份只要不是造反,哪裏可能會動。

且其與馬皇後關系極好。

《龍興慈記》記載常遇春一大把年紀,卻無任何子嗣,常常引以為憾。

然而實際上常遇春在元順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歸附朱元璋,第二年長子常茂就出生了。

長子常茂出生的這一年,常遇春才二十六歲。

常升有老母親罩著,還真就安安穩穩享受富貴,完全沒必要去海外征戰個諸侯國回來。

不過這次是老母親要求他來,也沒有辦法。

沒多久,就有宦官進來,偌大的東宮大殿頓時寂靜無聲,所有人都恭敬的站著,然後是禦史監察儀態。

大概一炷香的時間,確定沒問題後,這才上報,也就輪到了朱元璋出場。

這是章程,也是規矩,亦是為了維護皇家威嚴。

哪怕是皇子皇孫,亦或是六大國公,也不能有絲毫僭越。

曾經有過,比如胡惟庸,又如李善長,他們仗著自己的功勛哪怕是在朝堂上也沒有忌憚。

現在呢,墳頭草已經三尺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