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讓全世界都學漢語(第2/3頁)

“窩裏鬥得狠了,就給了外族機會,這才有蒙元入主中原之事發生。”

“太過於龐大的版圖,朝廷是很難進行有效的管理,尤其這些國家的文化,語言與我大明完全不同,在教化之上,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想要馬兒跑,就要給馬兒吃足草,大明想要更加遼闊的統治,那麽只能把更多的利益讓出來,這樣別人是誒了自己去做事,完全就不同了。”

“而我們大明內部的矛盾,也能夠轉嫁到外邊去。朝廷真正的核心,還是現在的大明。”

朱元璋沒有回答,而是再度拿起冊子接著看。

冊子裏寫著,並非是任何人都有封國的資格,首先要有大明侯爵,公爵的爵位,他們打下的地盤,才能向朝申請成立候國,公國。

侯國跟公國的範圍自然是有差別的,不過朱英還沒有進行詳細的規定,只是模糊寫著須繳納全國三成賦稅進貢大明。

於此同時,不管是候國還是公國,都需要承擔教化之責,這一點將會受到大明的監督。

如若教化不力,朝廷可撤銷其國。

冊子裏寫的是大綱,一個方向,具體的細節還需要商量敲定。

朱元璋看完後久久無言。

如果把這些頒布出去,那麽毫無疑問,大明將會成為一個軍國性質的王朝。

其中最為類似的,便就是秦朝。

秦人為什麽那麽喜歡打仗,是因為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大刺激。

現在大孫搬出來的這一套,便是仿著秦朝的方式推成出新。

看似是有侯爵,公爵的限制,實際上一個屬國的成立,其中必然會有大量的世家依附。

沒有哪個家族,能夠抵擋住這樣的誘惑。

而在此的前提下,大孫還成立十二軍團遠征軍,這等於是朝廷給他們開路。

“大孫,你可知曉在咱們大明,現如今有多少世襲公侯之家。”朱元璋開口問道。

朱英把侯爵也納入進來,當然也是做了功課,回道;“大明開國至今,加上追封在內公侯一百零四人,胡惟庸案爵除二十一候,目前尚且有公侯八十二家。”

朱元璋接道:“所以大孫是要封八十二國出來?周朝才封七十一國,大孫這是要比周朝還要多十一國啊。”

說著說著,朱元璋自己都笑了。

朱英也跟著笑道:“如果這八十二家公侯都能達到封國的要求,那麽咱們大明的版圖,要遠遠超過成吉思汗了。”

“大明的百姓去到外面,不需要去學什麽土著的語言,各處都是說漢語。”

朱元璋沒有理由拒絕了。

把冊子收起來放在書案上說道:“行,既然大孫有這個想法,咱也不攔著,左右都是在外邊打仗,也影響不到咱們大明來。”

“這冊子咱先讓各部尚書去研究一番,也通過他們之口,把消息透露出去,接下來就是看是什麽反響了。”

朱英回道:“消息傳出去後,或許他們會比我們更加著急。”

爺孫倆相視一笑。

果然姜還是老的辣。

……

朱英的冊子很快就傳到了內閣。

現在的內閣基本上是以各部尚書為主成立,負責處理各項政務上的事情,但是唯獨在兵權這塊不劃入內閣管轄。

內閣並非是朱英組建,而是在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的時候就成立了,朱英做的是把大部分屬於皇帝的權力下放給內閣成員,並且對內閣的職權進行改革。

現在大部分的事情,都是朱英或者朱元璋直接丟給內閣去處理。

反正處理不好就拿人問責。

其他的時候一般就是通過總理出來的數據,看整個國家的財政和地方情況。

這樣的治國,顯然讓朱元璋和朱英兩個人都要輕松不少。

而內閣在接到朱元璋丟過來的冊子後,幾乎是掀起了一場大風暴。

“這,陛下怎會有如此想法。”

茹瑺是第一個看完的,看完之後整個人都驚呆了。

“此消息要是傳出去,整個京師怕是都要被撼動起來,我等是否要勸諫陛下一番,這必然影響我大明國本啊。”工部尚書沈溍憂心忡忡的說道。

他的話也得到了在場各部尚書的首可。

唯獨劉三吾緩緩搖頭。

“不知劉尚書這是何意。”沈溍當即詢問道。

現在已經不是六部,教育部的劉三吾也是尚書,自然在內閣之中。

其實哪怕是最初的內閣,翰林院許多大學士也是參與的。

“這等驚天駭世的想法,以我之見,大約不是出自陛下之手,而能夠讓陛下拿來內閣商議的,也就是只有太孫了。”劉三吾說道。

這話讓眾人的臉色變了又變。

涉及到太孫,事情就要復雜許多。

現在名義上內閣受陛下節制,實際上大小事務只要是太孫開了口,陛下那邊基本上都不會有什麽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