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李景隆的消息

統治草原跟打敗草原從來都是兩碼事。

從紙面數據上來說,草原人口從來從來也就兩三百萬,這已經是草原承載的極限了。

成吉思汗的年代,之所以那麽的強盛,也不是說草原人口多,而是他把許多征服的民族,都歸於了蒙古部族之中。

現在的蒙古部落,就有許多都是被馴化過來的其他民族。

或許有人想過,中原人口常以數千萬計,為何歷朝歷代不把草原人口全部遷徙過來。

也就多了兩三百萬人,中原又不是養不起。

這樣草原的邊患豈不是就沒有了。

漢武帝表示,這個我熟。

只能說想法很豐滿,現實太骨感。

歷朝確實有這麽做過的,可惜最後還是以失敗而告終。

別說兩百萬,便是百萬難民對於任何一個朝代來說,都是可以讓整個國家都動蕩的災難。

自己人都吃不飽呢,還想著讓別人吃飽,這不是扯淡嘛。

只是漢武帝沒想到,千年之後,大明竟然可以來完成他當時未完成的理想。

今年的草原特別冷,或者說每一年都要比上一年更冷。

沒有了大明這個農耕文明的接濟,草原民的日子可不好過,更別提現在草原上大明還占據了那些本來就稀少的牧場,這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可以預計,在今年冬天餓死的草原民,可能會達到數百年內的一個巔峰數值。

就在草原到處遷徙的那些部族挨餓時,歸化城裏的草原俘虜們,卻過著有飯吃,有衣穿的好日子。

可不是好日子嗎。

大明每天可是管兩頓飯,還能有葷腥,雖說不能放開肚子吃喝,可每日都有七八分飽。

所謂是獸人永不為奴,除非包吃包住。

這些在歸化城服勞役的草原民,已經不想再回到過去四處流浪的生活了。

唯一讓許多草原民比較頭疼的是,除了每日的勞作,他們還要上一個時辰的漢學。

在黃昏落下時,會有人把他們集中起來,教導漢語,漢字。

如此事情,在整個草原的歷史中,那都是開天辟地頭一遭啊。

“也不知道朝廷是怎麽想的,讓這些蠻夷也要讀書,難道要他們考取功名,然後給咱們朝廷效力嗎。”

“你可別這樣說,咱們朝廷上可是有很多大臣同樣是蒙古人。”

“誒,我就是納了悶了,怎麽我們就沒碰到這好時候,小時候放牛拔草,哪有這等光景,讀書識字那都是地主老爺的事情,這才過了多久,就人人都要讀書識字了。”

“這是好事啊,讓所有人讀書識字,是太孫殿下的令旨,咱們大明內現在各府,州,縣,都辦起了學堂,就連咱們鄉裏,都有鄉辦學堂。”

“聽說現在就是種田,都有講究了,可真是……好世道啊。”

負責巡查的士兵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很多人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就是這世道變幻得太快了,以至於讓他們感覺過了許多年一般。

這樣的變化,是從京師慢慢輻射到地方,很多士兵在邊關數載,再回到家鄉的時候,已經是完全認不出了,真就人是物非。

歸化城的建設在冬天也沒有停止,火車為歸化城源源不斷的拉來糧食。

因著是春節的光景,自從朱元璋走後,草原上也沒聚集太多的士兵,百萬大軍留下了三十萬鎮守城池,由耿炳文擔任主帥。

耿炳文在呼倫貝爾一戰中,得到了大的功勛,可以說沒有耿炳文,朱樉早就被殺或俘虜了。

而大量火器滋養蒙古軍,必然會讓蒙古軍實力大漲。

朱樉受罰,但耿炳文功不可沒,自然要大力嘉獎。

老朱思來想去,最後還是沒給耿炳文封公,給了個草原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的官職,兼管歸化城三十萬兵馬。

不是老朱小氣,概因現在不是打天下的時候了,所以封官當然要多多斟酌。

回到皇宮的時候,老朱臉上的笑意就沒有停下來過。

看似只有朱樉一場大戰,實則在朱元璋坐鎮大青山的時候,明軍小型戰鬥從來就沒有斷過。

草原上,實際是很難發生什麽大戰,草原民南下劫掠的時候很兇殘,因為他們沒有退路,不然就是餓死。

面對中原大軍,草原部族的慣例就是跑路,跑不過就打,打不過就投降。

朱元璋可沒興趣帶著大軍四處浪,以大青山為中心,讓麾下士兵對整個草原進行地毯式的搜查。

每一場的功績不明顯,但加起來效果就大了去了。

最開始的計劃,其實朱元璋是想熬過冬天,然後趁著草原部族元氣大傷的時候拿下,不過因為朱樉的關系,提前完成了對草原的作戰計劃。

所以這個時候朱元璋再呆在草原,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