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朱棣備戰

足利義滿確實是非常優秀的掌權者。

名義上倭國天皇統治一切,實際上所有的權力都在足利義滿的手中。

原本的倭國,雖然算不得閉關鎖國,但實際上各行各業也受到了地理環境的限制。

曾經的倭國,幾乎所有的文化都是來源於中原王朝,尤其是盛唐時期。

現在的倭國武士刀,基本上就是從唐刀模仿而來。

倭國最強大的士兵,就是武士。

從某種方面來說,他們屬於職業軍人,不事生產,因為世襲的關系,多數從小就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

他們普遍信禪,生死看淡,不服就幹。

以死在戰場為榮耀,如果沒有完成主上所交代的任務,甚至會羞辱而切腹自殺。

而在有心人的推導下,切腹自殺成了武士的最高光榮。

切腹自殺的武士,可以被原諒一切的過錯。

最早實行切腹自殺的武士叫藤原義。

他是京都藤原家的貴族,卻在白天過著優雅的貴族生活,夜裏卻搖身一變成為無惡不做的大盜,騷擾京都的大街小巷。

被發現後,也並沒有反抗,而是自己設計了切腹這種行為來恕罪。

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這會在後世成為武士道最崇高的死亡方式。

實際上,切腹自殺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往往在切腹的過程中,武士並不能很快的死去。

後世的影視中,倭國武士一刀切腹立即身死,那都是扯淡。

實際上的切腹,是需要剖開腹部,將身體中的內臟都挑出來,才算是完成了這個儀式。

這個過程血腥殘忍,且極為痛苦。

發展到後來,就出現了輔助所需的介錯人。

介錯人就是武士在進行切腹後,為避免減少痛苦,一刀砍掉武士的頭顱。

當然,在現在的倭國,還沒有出現介錯人,武士切腹自殺的時候,需要獨自完成這個儀式。

血腥殘忍,更容易刺激作為武士道的精神。

實際上的倭國武士,在個體對戰能力上還是很強的,在身材上,也跟普通的倭國百姓不同,他們享受家族的供奉,從不擔心吃食的問題。

實際上這樣的行為,很是像盛唐時期世家門豢養的死士。

武士道之所以在倭國如此盛行,究其根本,是因為這非常符合當權者的利益。

不管是幕府還是地方大名,他們都需要強大且忠誠的士兵來鞏固自己的統治,自然會對武士道極為推崇。

當年蒙元征戰失敗,除開台風這個主要因素外,倭國武士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倭國的兵器,尤其是武士刀,實際上是優於蒙古人的,包括現在,倭國的鍛刀技術在整個世界都是一流水準。

這是特殊環境下的產物。

倭國盛行武士決鬥,那麽一把好的兵器,自然會占據非常大的優勢。

所以倭國的工匠地位很高,同時也受到熱捧。

當年伐倭,蒙古鑌鐵馬刀硬抗倭國太刀時,往往會刀刃彎曲,甚至還會被劈斷。

就算是現在的大明,在鍛刀技術上,還是要比倭國差了一截。

在征伐倭國之前,倭國的武士刀一直都是走私貿易中比較暢銷的貨物,現在貿易開發,就更加暢銷了。

然而當初明軍征伐倭國的時候,主打的是火繩槍,火炮。

即便是小規模的作戰,也不是單對單的對決,而是有編制的對戰,那也是配備了火繩槍的士兵。

倭國武士連接近的機會都沒有,就已經被打得七零八落了。

因此倭國武士刀,在戰爭中根本就沒有發揮出太大的閃光點來。

但這不可否認倭國武士刀的精湛工藝。

現在倭國開始盛行火銃,而武士刀,也就是太刀,在大明非常受到歡迎。

大明國內,民間是禁止使用火銃的。

火銃跟甲胄,都是嚴格的限制品,一旦有所私藏,視情節起步五十年勞役或死刑。

在大明律法中,沒有無期徒刑這個概念,五十年勞役就是最長的期限了。

實際上哪怕是十歲犯罪,五十年勞役過後都是六十歲了,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即便活過來,也就是感受一下最後的晚年時光。

戰爭是最好的催化劑。

當大明用火銃和火炮打開了倭國的國門,並且占據九州島為四藩王之地後,這也同時給倭國帶來了許多先進的工藝體系。

比如高產作物,水泥,礦藏的開采工藝,造船工藝,火器這些。

近幾年的倭國,在足利義滿的帶領下,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

數百萬人口的民族在全力爆兵,建設的情況下,還是很有底蘊的。

也就是現在的大明能夠穩穩的壓制,換作其他任何朝代,都不可能有如此之大的壓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