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藍玉的報復,海島局勢(第2/7頁)

木質的結構根本抵抗不住火炮的轟擊,這個軍寨大約有數千人左右。

阿瑜陀耶王朝這等軍制,跟大明的衛所制有些相像。

幾千人一個軍寨,屯田,自給自足。

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阿瑜陀耶王朝的負擔,也得以大規模的發展軍隊。

阿瑜陀耶王朝的創始者烏通王拉瑪蒂菩提為羅斛國國王,並非是暹羅的原住民。

在打下阿瑜陀耶後,遷都而來。

軍寨制度讓阿瑜陀耶王朝極為強大,但其中蘊含著巨大的隱患。

阿瑜陀耶王朝建立之初,基本上承襲了素可泰王朝的政治體制,軍務和民政不分,中央權力分散。

許多軍寨更像是自治的小國度。

現在能夠維持強大的原因,自然是在於烏通王拉瑪蒂菩提的個人威嚴。

然而其比之朱元璋還要大上幾歲,邁入老年的烏通王拉瑪蒂菩提,很明顯活不了多久了。

……

阿瑜陀耶城。

這裏繁華超乎想象,比之臨近大明的占城都要顯得熱鬧一些。

烏通王拉瑪蒂菩提很有眼光,把都城遷徙到這裏來。

阿瑜陀耶的發展壯大,得益於它所處的有利的環境,且烏通王善於向周邊的國家和民族學習,並建立起適應其發展的制度。

還是羅斛國國王的時候,烏通王就向往大明的強盛,因為在這裏,最值錢的就是來自於大明的瓷器,絲綢等高奢品。

這些來自於大明的貨物,幾乎可以直接等同於黃金白銀。

使臣過去的時候,正好是大明建立的第三年,也就是洪武三年。

在大明待了兩年的使臣回到國內的時候,得到了烏通王高規格的接待。

而使臣也將大明的很多風土人情,制度規矩記錄下來。

軍寨制度原本就有些雛形,烏通王並沒有照搬,而是根據當地的情況,進行了一些改良。

減輕了軍隊壓力的阿瑜陀耶就變得更加的強勢了。

阿瑜陀耶所在的湄南河中下遊流域,是東南亞各民族文化交匯之處,也是東南亞的一個貿易中心。

在這裏,大量的民族聚集。

隨處都可以看到拖著貨物的行商,還有被鎖鏈牽著的奴隸。

王都的甲士在四周巡邏,維護著治安。

各種各樣的民族語言在四周響起,哪怕是側耳傾聽也完全不知道說了個啥。

行商們往往都會數種語言,不至於精通,可至少能夠簡單的交流。

阿瑜陀耶的四周,早就存在著受印度文化影響的各個國家。

東邊有真臘、占城,西邊有蒲甘王朝瓦解後的緬甸緬族族人政權。

北邊有素可泰,南邊有孟人國家,隔海相望的先後有室利佛逝和滿剌加。

能夠在這樣環境下發展起來,這跟拉瑪蒂菩提有著很大的關系。

此刻。

王宮的頂層佛塔。

拉瑪蒂菩提躺在椅子上,看著下方熱鬧的景象。

尋常沒事的時候,他最喜歡在這裏觀賞自己所創造的國度。

羅斛國是高棉人在數百年前建立的國家,強盛時擁有眾多的屬國。

兩百多年前,被更為強盛的真臘所征服。

而在真臘衰弱後,羅斛國趁機趁機脫離真臘獨立。

拉瑪蒂菩提之所以遷徙,是因為舊京烏通城一帶霍亂流行。

當然,實際上這場霍亂是拉瑪蒂菩提親手造成的。

他想要遷徙的意思,遭受到了大量舊貴族的反對,畢竟羅斛國在烏通城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本土貴族在這裏勢力盤根錯節。

拉瑪蒂菩提想要遷徙王都,也同樣想要打擊腐朽貴族的原因。

而他的底氣,來源於自己的嶽父。

他的嶽父是素可泰王朝的一名太守。

如今的素可泰王朝,在蘭甘亨大帝去世後,逐漸在走下坡路。

而太守的職位,便是一方軍閥。

在這位嶽父的支持下,拉瑪蒂菩提有了足夠的錢財,和充足的兵力,這才有變法的底氣。

眾所周知,不管是在哪個地區,哪個朝代,變法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譬如秦國的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殲滅六國的根基。

而變法的根本上,就是打破舊勢力的影響,形成新的勢力。

拉瑪蒂菩提王都,同樣如此。

霍亂的出現,讓拉瑪蒂菩提趁機遷徙成功,而很多頑固的守舊貴族,自然是不幸的死在了這場霍亂之中。

阿瑜陀耶城是拉瑪蒂菩提嶽父所管轄的地方。

他嶽父在素可泰王朝,也有著極強的實力,衰弱的素可泰王朝,顯然無力去進攻阿瑜陀耶城。

其嶽父支持他,或許是想找個靠山,屬下。

不過在其嶽父死後,拉瑪蒂菩提奪取了屬於嶽父的軍隊,錢財,土地。

拉瑪蒂菩提是高棉人的血脈,其嶽父是泰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