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史上最強學霸(第2/4頁)

其實很多前世記憶裏的政策,並不算太符合當下的情況,但偏偏他就通行了。

最大的弊端,其實是能否落地的問題。

然而朱元璋的個人威懾力太強,加上大明本就是個新創的朝代,開國堪堪二十多載,許多制度上的實行,也是在探索改進的基礎上。

並且這些制度的制定,大部分都是以朱元璋個人的意思為主。

這就讓朱英在加入後,實行的改革變得暢通無阻,哪怕是有些偏遠地區陰奉陽違的,也不影響整個大明的大局變化。

朱元璋的統治力太恐怖了,其行為也真正的講述了什麽叫做把一切危險扼殺在搖籃中。

趙匡胤那叫杯酒釋兵權。

朱元璋直接就是斬草除根,剝皮充草。

別說是威脅,潛在威脅也給你幹個那叫一個幹幹凈凈。

除了湯和的善終,可以說在開國功臣這一塊,幾乎九成九都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面。

換做任何一個朝代,哪裏有皇帝敢這麽搞。

朱元璋這裏,就一個字,殺。

別管你多少人,別管什麽功勛,官職,爵位,殺!

沒罪沒關系,給你按個罪名就是了。

回家養老怎麽行呢,這讓咱如何放心,司馬懿可是有前車之鑒呢,殺!

殺殺殺!殺出個朗朗乾坤,殺出個政令通行,殺出個皇權天下。

哪怕是殺神白起見了,那也得鞠躬作揖,自愧不如。

歷來哪個朝代改革,變法,不是受到重重阻力。

明朝中後期,同樣是如此。

但現在,哪有什麽阻力可言,阻擾咱大孫變法?

殺!

不聽大孫令旨,唱反調?

殺!

上到文武百官,國公尚書,下到州府知縣,衙役吏員。

若有不從者,便就一殺了事。

在這樣的背景情況下,朱英面對的大明,自然是最簡單的難度。

反正搞不定的事情,交給老爺子就行。

朱元璋也簡單,管你對錯,殺了再說。

朱英的變法改革,朱元璋也是看著的,至於會不會對大明有動搖根基的影響,朱元璋表示無所謂,反正不聽話的,殺了便是。

解決不了問題,那就把提出問題的人解決了,自然問題也沒有了。

朱英飄了。

換作任何人他都得飄啊,怕不僅僅是飄,要直接上天哦。

朱英的飄在於,他對群臣的看不上。

從朱英變法改革的動作可以看出,基本上就是套個前世的模版,然後找老爺子商量細節,最後開始實施。

至於奉天殿上群臣討論這個環節,就不存在了,直接宣布命令,你們按照章程來辦事就行。

這也導致個問題,在朱英的身邊,沒有輔佐之人。

朱元璋前期的有的,胡惟庸,劉伯溫等等大量開國功臣。

當然,現在都被弄死了,晚年的老朱也不需要這些輔佐之人。

他其實也安排了不少人給下兩代,太子朱標就不用說了,最強陣容團,哪怕是朱允炆,也有黃子澄,方孝孺,齊泰這些。

朱英沒有。

因為他是插隊的太孫,朱元璋也來不及安排。

還沒回過神來,朱英個人魅力就已經無敵了,各方面比自己幹得還要好,尤其是經濟這塊。

是以現在朱英的身邊,沒有一個能臣,或者說近臣。

大臣們也想成為太孫的心腹啊。

哪怕是六部尚書,誰不想呢,可夠不著啊。

太孫可是有著謫仙人的名號,在智慧這塊,都只有聽從令旨的份。

什麽排憂解難,不存在啊。

人貴有自知之明,差距太大就只能乖乖聽命令了。

這裏頭最大的問題,不是朱英的智慧,而是他站在時代巨人的肩膀上。

一是思想教育的不同,再者朱英也沒給過別人機會。

朱元璋抱著小文承,看著大孫離開的背影,眼神中流露出幾分寵溺。

而後對旁邊的劉和吩咐道:“把咱準備的那個人,交由大孫去吧。”

劉和躬身道:“臣遵旨。”

乾清宮與坤寧宮只有一墻之隔。

回到坤寧宮的朱英屁股都還未坐熱,劉和這邊就帶著陛下的推薦來了。

“禮部右侍郎,黃觀?”

這是朱元璋推薦到詹士府的人選。

對於黃觀,朱英印象不深,或者說對於整個禮部,也就那麽點印象。

畢竟朱英的重心一直放在兵部,工部,乃至於戶部。

吏部,刑部,禮部中,最沒在乎的就是禮部了。

禮部尚書這位置都空缺了三年,沒尚書的禮部也沒啥影響。

禮部掌管文教禮儀以及部分對外事務。

主要負接待外賓,籌劃典禮、辦立學堂、科舉考試等等。

相當於後世外交部、文化部和教育部的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