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來自朱英的反擊(第2/3頁)

房價並不是官府或者朝廷來把控的,而是市場的自我調節。

人口越多的地方,自然對房子需求越大,房價當然就會上漲。

其實就現在來說,大明的房價並沒有到普通百姓承受不了的地步,除了各大府城,像是京師,亦或是沿海經濟繁榮地區略高一些,倒也沒那麽誇張。

如今大明的總人口,包括外來的流動人口在內,大致也就一萬萬出頭。

像是京師這邊,朱英不想讓人口過多擁擠於南京城內,因此不斷對郊外進行開發。

建造的房子多,自然價格不會算高。

至於南京城內,可謂是有價無市。

朱英就這麽靜靜的等著,看那些錢莊掌櫃們唱戲。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個月眨眼過去,洪武三十一年的秋天到來。

錢莊聯合炒房的事情,也開始出現了很大的動靜。

京師這塊天子腳下,這等囤貨居奇的事情他們當然不敢幹,況且也沒這麽多的資金來做這件事。

南京城這邊的房價,已經是足夠高了。

而目標便是那些其他府城。

朱英特意傳出去的謠言,因為時間的關系,在朝堂沒有動作的情況下,自然就慢慢的淡了下來,其中一批堅持不住的錢莊,最後也遭到了破產清算。

朱英自然是讓皇家錢莊進行接手,換個牌子就能接著營業。

車馬慢的時代,不可能說像是後世一樣迅速演變,這需要個發酵的過程。

想要動手,自然就是在府城上,朱英已經讓錦衣衛隨時關注各地府城的房價變化。

這天,正在跟朱元璋一起遛娃的朱英,接到了蔣瓛的奏報。

“啟稟陛下,殿下,錦衣衛衙門已經收到了各地傳回來的奏報,目前已經各地府城的房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各地錢莊的帶動下,不僅是錢莊這些人,包括很多大戶,勛貴等,也加入到了囤積房屋的行列之中,想要以此謀取高額利潤。”

“這股囤積房屋的風暴,正在向著我大明全境蔓延,包括最近京師的房子,都因為各地的事情從而導致上漲了約莫有兩成之多。”

朱元璋看了眼面色平靜的大孫,笑著說道:“這些家夥果然是入了套,大孫且覺得什麽時候開始收網了。”

“估摸著就這段時間,咱內帑的錢袋子又鼓漲了不少吧。”

房屋建造這塊,從正陽大道的改造開始,最先入行的就是群英商會了。

群英商會化整為零後,建造這塊被單獨的拉了出來。

現如今的建造,當然是以水泥為主,摒棄了從前純粹的木質結構,朱英擁有大明境內最多最大的水泥工廠。

沒辦法。

在鼓勵民間開設工廠的情況下,因為限制了利潤,保障工人工錢的關系,從而導致幹水泥工廠的民營並不算多。

發展不能停滯,所以朱英就以商會的名義迅速在各地開設,自也包含了建造隊伍。

朱元璋之所以說內帑的錢財又變多了,是因為朱英才是整個大明最大的房地產寡頭。

可以說每個府城最大的建造商,就是朱英名下。

不是沒有世家大戶,甚至是勛貴想要加入到建造的行業裏。

朱英為了不讓後世的悲劇再現,工人的血汗錢無法保障,因此在建造這塊,設置下了很多門檻。

比如工人工錢。

並非是由承包建築的商人結算,而是要提前打足了保障金到當地官府這裏。

工錢是由當地官府安排的人,在經過於建造商核對後,進行足額發放。

因為在律法的規定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即便是房子建造起來了,地契也是屬於朝廷,所以當地官府自然也要介入其中。

其包括工程質量的把控,也是由當地官府這邊的其他衙門負責。

轉了彎來說,各地府城的房子,多數都是朱英在賣。

這些個錢莊掌櫃囤貨居奇,惡意哄擡房價,實則很多錢都進了內帑的口袋裏。

朱英沒有先行控制住錢莊掌櫃做這個事情,也有這方面的考慮因素。

簡單點說,就是收走這些私人錢莊,世家大戶的流動資金。

“各地的營收目前還沒有報上來,不過按照他們這個力度,怕是少不到哪裏去。”

“京師如此高昂的房價,都能被影響到上漲兩成,其他府城估計多的已經翻上數番,甚至是十來番都不誇張。”朱英笑著回道。

朱元璋下意識問道:“那得是多少貫寶鈔呢。”

朱英聳聳肩:“不知道,估摸著數萬萬起步吧,哪怕是十萬萬貫寶鈔,都有可能。”

“這麽多?”

朱元璋顯然有些吃驚,隨後很快就恢復過來。

最近這兩年啊,當真是錢不如錢。

曾經上千萬貫寶鈔的賦稅,都能讓朱元璋興奮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