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2/3頁)

是以開海禁,好像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再說衛所問題。

當朱英麾下的玄甲衛,在表現出極強的軍事素質和戰鬥力的時候,就已經是證明在很多時候,兵真的是貴精不貴多。

還有衛所雖然不耗費大明戶部的糧食,但從小的方面來看,一個個衛所,就好像一個個割據的藩鎮。

裏頭貪汙的問題,是朱英不斷的通過調查慢慢展現出來,這是根子上的問題。

是以衛所可解一時之急,卻無法百世流轉。

時間一長,就會成為禍害。

當這一點挑明在朱元璋的案前時,自然也只能做出改變了。

隨著衛所的逐漸變化,也就導致戶籍問題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緩解。

更換戶籍的事情,即便是朱元璋沒有明令下旨確定,但現在隨著事情的變化,也只能是以默許的形式了。

還有關於政務的事情。

從前忙得不可開交的朱元璋,現在發現皇帝的權力穩住了,兵權也在手裏頭,但無須向先前那般忙碌了。

竟然開始變得有些清閑起來。

而不管是京師的治安,還是各地的治安,朱元璋亦是在不斷派遣錦衣衛進行暗中調查。

事實證明,即便這些瑣事事務沒有去管,但整體的治安環境,還是在呈現不斷的上漲趨勢。

還有很多,很多類似的事情,都悄然無息的在發生改變。

朱元璋想起當初,自己跟大孫說:治大國如烹小鮮。

就現在看來,大孫是真正的做到了。

自己年紀大了。

打了天下,建立大明,幹了二十七載皇帝。

這些年來,一直處於不斷的忙碌之中,忽視了很多東西。

也並非是對於權力的貪婪,要緊緊的握住不放。

只是不敢放手罷了。

今日如此,對大孫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既如此,也是該放放手了。

側頭看了眼大孫,那眼睛裏頭的無奈,正好被朱元璋捕捉到了。

‘你這備懶的性子,也是該給咱好好治一下了。’

原本還有些唏噓的朱元璋,突然就感覺有些發笑。

隨後站起身來,一步一步的走到了朱英的旁邊,朗盛道:

“自今日起,大明上下所有事務,盡皆交由咱大孫親自負責,往後朝堂之上,由咱垂簾聽政。”

話音落下。

文武百官山呼: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孫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

沒有一點點的防備。

朱英沒想到老爺子竟然給自己抽冷來這麽一手。

忽然間就把自己給推到了台前。

說實話,現在的朱英,還真有些不適應。

在幕後待久了,一下子這偌大的奉天殿變成了一個人的舞台,這感覺一下子很難扭轉過來。

這個舞台,可不是說隨便上就隨便上的。

壓在肩頭的,是沉沉的責任。

而其中最大的關鍵,便是跟大臣們的周旋。

從前,這些方面都是朱元璋在擔著,對於群臣的壓制力,洪武大帝已然可以說到了極致。

就算是自己有什麽想法,只要能夠得到老爺子的同意,那麽朝堂之上就可以很輕松的實行下去。

即使是有些意見,也沒人敢多說。

可現在就不同了,朱英上台,這些事情能不能辦,怎麽辦,怎麽去落實,怎麽去說服群臣,可就落到了自己頭上。

朱元璋的威信,是怎麽建立起來的?

是這天下,都是他親手打下來。

是這大明奉天殿二十七年來,不知道多少人頭落地,才換來的。

朱英能學嗎?

學不了。

總不可能跟老爺子一樣,但凡是誰敢反對的,就直接拖出去砍了吧。

即便是不好砍的,也要給他一些罪責給弄死?

亦或是搞一個牽連。

這樣做,可以是可以,但已經不合適了。

也不符合朱英的執政理念。

誒,事到如今,也只能是硬著頭皮上了。

反正終究得幹,早些熟悉,也不是什麽壞事。

朱元璋說是垂簾聽政,那就是垂簾聽政。

在第二天上朝的時候,直接就讓人給拉起了一道簾子,把龍椅都給遮擋了去。

這簾子可是密得很,台下的大臣們,根本看不到裏頭是有人還是沒人。

也就是說,往後除了按流程的拜見一番陛下之後,所有的政務,都是由太孫殿下來主持了。

……

朱英監國這樣的大事,自然於京師邸報上直接就刊登了出來。

對於京師的百姓來說,這絕對是一家值得慶祝的大事。

尤其是關於高產作物的事情,從前除了小部分知曉,大家都不知道這高產作物,原來是太孫殿下帶過來的。

高產作物,在這兩年的時間裏,嚴格來說是去年,救活了多少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