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占城國讓城(第2/3頁)

很明顯的是在哄老爺子開心。

朱元璋是真開心,不過也明白,這裏頭肯定是還有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便就問道:“給咱仔細說說,大孫是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事情真要是如此簡單,那咱的大明何止是現在的地盤。”

見老爺子發問,朱英也沒藏著,便就開始講述其中緣由。

“這占城國和其他的國度不同,他們全國上下都是信奉佛教,便是這占城國王,也是要受到洗禮才可以正式成為國王。”

“這占城使臣茶多,其實就是如今占城國王茶也的哥哥,按照咱們大明的嫡長傳承,自然應該是這茶多擔任國王,然而偏偏是這茶也受到了其佛教的認可,從而擔任國王。”

“這裏頭自然是跟茶也的母親娘家有很大的關系。”

“總的來說這占城國中權力最大的,名聲最盛的,反倒不是國王而是佛教。”

“孫兒就讓人去跟那些佛教的長老們溝通,送上了十多個金佛,然後告訴他們,若是不肯讓出一城來,便就如同打倭國般去打占城。”

“隔有大海的倭國都不能阻擋大明軍隊,占城又怎麽可能阻擋,加上因為跟安南早些年的戰爭還沒讓占城恢復過來,現在的占城毫無疑問是沒有辦法與我大明開戰。”

“這佛教之中,也不是一個長老說了算,各方軟硬兼施,突破之下,便就有了現在的局面。”

“那占城國王長期篤信佛教教義,也不是什麽硬茬子,見長老們都同意了,自己也說不出個反對的意見來,自然就只能是讓城了。”

看似簡單的一個事情,其實早在先前,朱英答應朱允炆就藩於占城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定下安排。

其實說起來也很是簡單。

人都是有自己的欲望,而其中錢財可以說是最好的推動品。

對於占城佛教的長老們來說,他們的眼中自己根本就不是什麽占城人,而是佛的信徒。

而大明也是同樣有佛的信徒。

他們需要的不是國家層面上所謂疆域,而是傳播佛教。

如果大明的皇孫,被冊封為藩王的殿下,能夠成為佛的信徒,這對於占城佛教來說才算是真正的大事情。

相比之下,一座城池又算得了什麽呢。

最終這座城池還是在這裏,又不會說跑掉,到時候只要大明的皇孫殿下成為佛徒,那麽和現在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這裏頭錯綜復雜的關系,在朱元璋看來有些難以理解,畢竟朱元璋除了白蓮教之外,對於宗教這塊並不是很熟悉。

也沒有說花費太多的心思去研究過。

所以才不會明白這裏頭的門道。

而聽完大孫說的情況後,朱元璋第一反應不是琢磨這占城佛教,而是直接就想到了大明的佛教。

“這佛教的影響力,當真是有如此之強大?”

朱元璋下意識的問道。

他本身比較猜忌,聽到這樣的占城國,自然就會聯想到自己的大明來。

大明就目前來說,佛教的勢力相當而言要比道教大一點。

本身朱元璋就在年少之時當過和尚,不過其也只是為了有飯吃,便也幹了五十天後就被強制雲遊,也就是出門乞討去了。

因為有這段經歷,所以對於佛教會比較有好感。

像是現在京師的三大寺廟,天界寺,靈谷寺和大報恩寺,就是最好的體現。

其中天界寺從很大程度上,還代表著象征皇權的威嚴,外國使者來朝貢,先要在天界寺熟悉朝儀,最後才能擇日朝見。

從這方面可見一斑。

不過現在朱元璋就多了幾分提防。

只是朱英倒是覺得無所謂。

因為除開朱元璋後,整個明朝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崇尚道教。

這裏頭跟朱棣的關系很大。

朱棣以道教玄武大帝自詡,北玄武坐鎮南方武當山,暗喻靖難之役的合理。

登基奪位後,北修故宮,南建武當,從明成祖朱棣以後,明朝歷代皇帝登基都要派欽差到武當山朝拜玄武大帝。

這也是道教興盛明朝的關鍵。

朱元璋對比沒有說什麽,不過心裏頭已經有了心思,要對如今的佛教做出一些改變來。

就現在而言,不管怎樣,這占城國讓一城給大明皇孫就藩,還是讓朱元璋很是高興。

不過這事可還沒算完。

朱元璋笑著說道:“大孫,這占城國王想法也挺多的,在這國書的後邊,可是說得清楚,要跟那安南國一般,也送個公主過來給你當側妃。”

這一點朱英倒是沒想到的,不過也在常理之中。

這裏頭的關鍵,其實還是在於朱英自己。

先前的京師邸報裏,就有陳慕月,安南公主太孫側妃省親之事。

宿敵的占城國,自然不會就此事上落下一手,當然要扳回局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