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大明特別的文化輸出(第2/3頁)

那黑漆漆的洞口,就是明晃晃的真理。

船上的絲綢,茶葉,瓷器,大明邸報,更是讓人所有貴族們為之癲狂。

這些事情,茶多自然是明白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便是朱元璋都沒有意識到,其實讓占城讓出一國,其實並不需要動武。

有道是上交伐謀。

只要是掌握到足夠的信息,可以很輕易的得到自己想要之結果。

在群英商會這邊,原本朱英很早之前,就有意識的去打探收集關於安南的情況,當時朱英本就是想要謀取安南,於情報上做了很多細致的安排。

自然說在安南周邊這些國家的大概情況,也肯定要做一個了解。

在做了大明太孫之後,這些安排就顯得更加的重要了,朱英不僅沒有放棄對於這些人員的培養,反而是在群英商會放棄草原分會之後,更加的扶持於整個南洋一帶的情報人員們。

尤其是在輸出的費用上,不僅是有更高的漲幅,還有更大的擴張。

這也是為什麽朱英一直致力於海禁的開放。

因為他非常的清楚這裏頭所存在的巨大走私貿易。

當了太孫後,心態肯定就完全不一樣了。

在從前,朱英可沒什麽作為大明人的感覺,該走私走私,該賄賂賄賂。

可現在身份不同了呀,整個大明,可以說都是他自己家的,誰會希望自己家裏的東西,總是會外人偷摸賣走呢。

是以如今的朱英搖身一變,從先前的走私犯,變成了最想要打擊走私的人。

正是因為先前就是幹的這個行當,對於裏頭的一些門道極為清楚,打擊起來自然就更加的得心應手。

僅僅是單純的打擊自然不夠,朱英的目的就是把貿易控制在大明的手中,尤其是賦稅這塊。

如此才可以說是王道。

因此目前的情況對於占城來說,是很不友好的。

不僅是在達官貴人間,哪怕是占城的普通百姓,現在對於大明也非常的依賴,而本身作為大明的屬國,哪怕是明面上的,即便現在朱英的要求有些為難,可不管是茶多還是占城王,都不得不認真仔細的考慮怎麽面對。

明面上,占城王可沒有勇氣跟大明鬧僵,這一點茶多也是深知。

夜晚,茶多無奈的嘆息著,最後想起太孫殿下說的那些話,只能是一咬牙,寫下關於勸說占城王讓一城的書信。

國書是國書,私信是私信。

茶多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說為了妻兒,都只能是這般做了。

而於此同時,也有一封書信自京師出發,送往毗鄰占城的安南。

安南這邊的情況,因為朱英的插手,已然和歷史之上的走向變得完全不同。

歷史上朱元璋並沒有去搭理關於安南內部的情況,最後是朱棣出兵二十萬余,把安南變成了大明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安南雖說自自秦朝開始此地原屬於中原領土,一直到五代十國時期才獨立建國,但此後一直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為藩屬國。

王位的更替,也會向中原王朝進行上奏,請求冊封。

歷史上是在建文初年,安南國內爆發政變,宰相胡季犛廢掉國君,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大虞,史稱胡朝。

但胡季犛一直向明朝隱瞞此事。後來胡季犛的兒子胡漢蒼在位時,向剛剛稱帝的朱棣稱臣,還自稱是陳朝國君的外甥,受到群臣推戴,請求冊封。朱棣剛剛奪取皇位,自然沒時間調查,於是就冊封胡漢蒼為安南國王。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不斷有陳朝的大臣跑到明朝,向大明告知此事,請求大明宗主國為陳氏王朝做主。

朱棣最終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朱棣最初其實並不想用兵,畢竟於朱元璋立下的《皇明祖訓》中之十五個不征之國,其中就包括了安南。

所以最初朱棣只是派幾千人送陳朝皇室後裔陳天平回國為王。

但沒想到這支明軍遭到伏擊,最終全軍覆沒,陳天平更是直接被淩遲處死。

事情做得太絕了,當消息傳來時,朱棣當即就龍顏震怒,立即下詔討伐統治安南的胡朝。

主要是這安南太不給面子了,而剛剛奪取皇位的朱棣,更是十分的在乎顏面。

按照朱棣的想法,我父皇在的時候,你安南老老實實不敢鬧挺,現在我即位了,你就幹這事?

而且這等政變奪取王位的情況,更是好像在學朱棣一般。

朱棣對於這個事情,本來就是非常的忌諱,且才當上皇帝,政權還沒有穩固的時候,急需一個事情來保障自己的權威,尤其是對於朝貢諸國。

是以直接就是二十萬大軍出兵安南。

更是讓在靖難時有大功勞的朱能擔任主將,表達要一舉擊潰安南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