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

古代醫生的地位,是跟工匠相同的,亦是屬於百工的行列。

現在朱英的意思,就是想讓老爺子下諭旨,提高醫生行業的地位,推動醫生行業的發展。

朱元璋認真的看了看大孫,沉思一會後,這才嘆息道:“大孫,看來你終究還是對咱的戶籍制度,要動手了。”

“咱苦心鉆研的這些東西,你這是要一個個給咱全部給破壞咯。”

大明初立,此時社會剛經歷了戰亂,經濟凋敝,田園荒蕪,流民失所。

加上戶籍和土地冊籍散失嚴重,戶口變動較大,導致政府的賦稅和徭役無法征收。為了盡快恢復經濟發展、穩定社會秩序、保障國家的賦役,就必須要盡快統計全國戶籍。

於是朱元璋下令,對全國戶口進行核查,並整頓戶籍,強化賦役管理。

為了牢牢控制人口,防止流民出現。朱元璋規定,戶籍不能隨意變更,“其令四民務在各守本業。醫、蔔者土著,不得遠遊。”

“若有不務耕種,專事末作者,視為遊民,則逮捕之”。

通過這種政策,朱元璋試圖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世代為農。

該政策是有利於農業的恢復和發展的,但是卻不利於工商業的發展。

如今朱英正在大力發展工商業,戶籍制度就像一個門板,給其牢牢的頂住,限制其中的發展。

只是這戶籍制度,可以說是朱元璋一手建立起來。

現在朱英不可能說隨便去打破他,最終的結果還是要落在老爺子的身上。

朱英想了想回道:“天下無有不變之制度,當因時而變,因事而變。”

“在爺爺先前,土地荒蕪,流民四散,糧產有限,這制度是為最合適不過了。”

“然現在高產作物的大面積種植,於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糧食的危機,基礎的飯食問題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不說天下人人有飯吃,有衣穿。”

“但大部分的百姓,已經不會因為饑荒而逃散了。哪怕是些許天災,也是能夠從容面對。”

“我大明如今,北伐草原,東占倭國,西,南皆有籌備。”

“此時民心已變,自當是要發展工商,提高我大明綜合國力。”

朱元璋拍了拍大孫的肩膀,而後道;“你說得對,咱也知道現在的發展與往日不同,不過一步放開,便就是步步放開。”

“大孫想要讓商業更為繁榮,咱是知曉的,可朝廷不能明著去做,若是這般做,便就是在鼓勵百姓,讓他們去放棄種田,改為經商。”

“不過對於其他的來說,倒是能夠緩慢放開,可唯獨商人不行,大孫可是懂得了?”

朱英猶豫了一下後說道:“孫兒明白。”

這是兩個思想的碰撞,說不清對與錯,算是各有各的理。

朱英是想把商業發展到大明之外去,建立多條貿易路線,再配合貿易順差,形成對外的一種吸收。

朱元璋則相反,他更想的是讓百姓種植的良田更多,糧食更多,即便是應對什麽事情,至少能吃上飯。

對於餓著長大的朱元璋來說,口糧是永遠忘記不了的重要。

沒有餓過的人,是體會不到那樣的感覺。

朱英也是餓過的人,對於老爺子的選擇,他也是比較理解。

目前來說哪怕是只能夠放開醫生這塊,也是不錯的。

這邊爺孫倆聊著,先前那太醫的命,也算是保住了。

不過即便如此,也算是犯了過錯,降職處置是免不了的。

對於這樣的結果,已然算是萬幸了。

太醫看向朱英的眼神中,滿是感恩戴德。

趁著老爺子同意此事,朱英的動作也算是快,在第二天就開始興建各地的醫學堂。

在先前的學堂裏,更是單獨開辟出醫學的行業。

朱元璋也下達了諭旨,特批各行業可轉入醫戶戶籍之中。

也即是說不管你先前是怎樣的戶籍,只要你能進入到醫學堂,便就能完成戶籍的變化。

這個也算是有前提的。

如果無法正式從醫學堂結業,也即是成為醫學的學徒,那麽戶籍還是會被打回遠處。

在醫戶這邊的傳承不變。

看似很小的一個改變,但卻是改革的風聲,今天既然醫戶可以轉進,往後其他的戶籍,也自然會有一定的可能。

凡事只要開了頭,自然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在戶籍制度上,就不是說文臣們可以參與的了,這完全是朱元璋的一言堂,誰也沒有辦法進行幹涉。

……

馬上年底了。

對於朱英來說,現在最大的事情,就是葉月清的肚子。

“殿下,最近他總是在肚子裏鬧騰,看來是急著想要出來了。”

“也不知道是個女兒還是兒子,如果是女兒的話,殿下會不會怪罪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