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大明的快速發展(第3/3頁)

因為官員上任,或者是傳達緊急軍情,公文這樣的事情並不多見。

除非是戰時,於現在來說是用得很少。

在朱元璋批準群英商會可以使用驛站後,驛站的變化就帶來了很大的改變。

首先是人員編制上。

原本一個普通的驛站也就幾十人的規模,大一點幾百人。

驛卒其實也是比較辛苦的,不過這樣的辛苦往往不會說天天如此,一般忙個幾天就會有歇息的日子。

可是自從群英商會加入之後,驛站的業務就開始繁忙起來。

哪怕是極為偏僻的驛站,也是忙得不可開交。

群英商會目前在大明內可謂是通行大半個大明。

除開一些很是偏僻的地方,基本上每日都有貨物進行運輸,這也是京師城內能有這般多貨物出現的緣故。

包括糧食行業的運輸,應對饑荒等等,都是極為快速。

在這種情況下,顯然先前的驛站成員已經很難負擔了。

那便是沒有辦法,只能是大規模的加人。

幾十人便幾百人,幾百人變幾千人,驛站的規模更是不斷的建設擴大。

朱英深知物流的重要性,所以每月都會從商會抽出一部分的錢財出來,對所有的驛站進行一個津貼的補充。

現在的驛卒在俸祿這塊已經不算是大頭了,津貼才是。

根據貨物運輸量的不同,津貼自然也會有所差異,越是大的驛站津貼也就越高,這筆費用有很大一部分是對驛卒的補助,還有是對驛站的修繕。

像是現在正陽驛,也就是進入到正陽門這邊的驛站,是目前大明第一驛。

每天途徑的貨物數不勝數,而驛站的人員已然有上萬人之多,驛站的規模更是可以當天容納三萬人,便就是後邊搭建的房屋,就有上千間。

正陽驛的驛卒也是大明現在驛站人員中津貼最高的。

一個普通正陽驛驛卒,每月可得寶鈔,加上在俸祿改革後所發放的,基本已然在十二貫鈔左右了。

是以現在的許多百姓,更是想盡辦法往正陽驛裏鉆。

每月十二貫寶鈔啊,這是什麽概念。

哪怕是一些有品級的官員,都沒有這般高的俸祿吧。

辛苦是辛苦一點,可這世道,誰還怕辛苦呢,又有做什麽事情不辛苦的呢。

只要能賺錢,說辛苦真的就太小兒科了。

再辛苦,還能比得少徭役?

況且,正陽驛這邊的食堂,在大量津貼的情況下,可是肉菜管飽,只管是敞開肚皮吃。

朝廷之上自然沒什麽感覺。

但是在百姓這邊,若說是正陽驛,那就完全不同了。

而且只要家中有一人是正陽驛的驛卒,家裏的這些弟弟根本不愁娶不到媳婦。

自身更是要被媒婆踩破門檻呢。